常州安康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江苏省常州市对口帮扶陕西省安康市以来,两市党政互访、县区结对,常州69名干部,766名科教文卫人才倾力支援安康,并为秦巴山川注入28.1978亿元财政资金,实施帮扶项目1868个,携手走过快速发展、绿色崛起的五年。
● 26年间,常州、安康两地经济合作促发展的点点滴滴,协作交流抓建设的分分秒秒,定格在秦巴大地的每个瞬间。按照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和两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项目建设、就业扶贫到产业合作、干部交流,常安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协作交流的领域越来越广,为老百姓创造的幸福吉祥越来越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苏陕协作的“常安实践”正蓄势前行,迈上追赶超越新征程。
2020年6月20日,安康党政代表团到常州考察,看项目、拓思路、兴产业;7月1日,安康迎来常州党政代表团,叙情谊、线日,常安通航,安康党政代表团赴常州考察访问,举行招商推介会……这一趟趟紧凑、密集、跨越千里的“走亲戚”,使两市关系越来越紧密,推动苏陕协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按照江苏、陕西两省《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战略协议》,安康10个县区和常州6个市区,以及农业、教育、卫计、人社、科技、工信等多个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率先在全省实现苏陕交流县级协议全覆盖,深化拓展结对帮扶关系,累计实现镇镇、村村、村企结对帮扶113个,学校、医院结对帮扶115个。
同时,采取人才选派、双向挂职、培训考察等方式,促进双方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两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交流学习累计1087批次1万余人。安康市推送的9篇典型案例先后入选《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案例选编》。常州对口帮扶安康工作组荣膺“陕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10县区帮扶联络组、11名优秀干部人才分别荣获脱贫攻坚“创新奖”、“奉献奖”。
2020年4月21日,来到安康,在平利蒋家坪村察看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得知茶农们“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后,提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这是对常安实践的蕞大鼓舞,也是对苏陕协作今后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安康坚持把苏陕协作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治本之策,聚焦益贫项目,振兴富民产业。“十三五”以来,建成石泉醉美桑海乡村旅游区、岚皋宏大猕猴桃产业示范园、恒口恒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苏陕产业合作示范项目186个,到位投资20.42亿元。全市274个现代茶叶园区中,苏陕资金支持茶园项目235个,投入资金2.41亿元,带动3.49万贫困群众致富。
同时,安康市积极推行“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模式,在常州市的帮扶助力下,结合毛绒玩具产业劳动密集、技术门槛不高的特点,从2018年1月23日头部只毛绒玩具在社区工厂下线万只毛绒玩具从安康发往北美和欧洲市场,两地携手把陕南地区劳动力优势转化发展优势,吸引江浙企业入驻,有效破解稳定就业难题。
截至2021年底,全市1867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涵盖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消费扶贫、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在营新社区工厂累积达到1023家,吸纳就业3.17万人,实现产值56.86亿元;其中,建成投产毛绒玩具(织袜)企业 716家(点),吸纳就业1.52万人。
四十出头的何国平是岚皋沪秦贸易公司的老板,自2018年通过苏陕协作帮扶100万元后,租赁了厂房和冷库,购置冷链运输车,在江苏开设200平米的实体店。从此,大量的岚皋土特产走俏江苏市场,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新通道。
为打通农产品销售“蕞后一公里”,安康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民参与的方式,坚持把消费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聚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市场推介、电商营销、活动展销等方式,使紫阳富硒茶、汉阴香米、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这些秦巴山区的土特产,从田间地头走向市民餐桌,实现贫困地区与江浙消费市场无缝对接。目前,全市销往全国各地扶贫产品累计102.45亿元,销往江苏地区特色农畜牧产品6.05亿元,帮扶带动贫困人口2.4万余人。
以苏陕扶贫协作为契机,常安两地通过建立劳务协作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十三五”以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订单式劳务协作等方式,培训贫困劳动力2624人次,转移到江苏就业6358人次,贫困学生就读114名,就地就近就业6125人次。同时,江苏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协作,向安康捐赠资金3468万元,捐物折款2401万元。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期间,常州市捐赠物资562万元,社会力量帮扶成效明显。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