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拓展和优化工业用地开发利用推进产业招商落地的建议
肇庆正处在战略机遇叠加的发展窗口期,坚持产业头部、制造业优先,将产业招商落地产作作为工作重心,以产业落地论英雄,推动产业招商落地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同时,产业用地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项目落地难问题仍然突出,除了因征地拆迁难未能及时落地或受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实施供地外,已使用的产业用地投入产出低,存量用地管理粗放已成为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大批的优质项目进不来与成片的低效用地晒太阳形成鲜明对比,土地出让的方式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化,存在部分企业圈地、炒地行为,影响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产地布局混乱,园区间产业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严重等,严重制约我市产业发展,而产业用地是承载转型发展的主要空间。如果不改变这种粗放式、低效率利用土地的模式,项目落不了地一切都成空。因此,实现产业用地的高效配置和优化布局,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必需的要素保障,显的尤为重要。
农工党肇庆市委会就此提案课题前往江苏省常州市开展有关专题调研,学习借鉴先进城市产业落地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近年,常州市为突破土地资源短缺的瓶颈,以“亩产论英雄”为发展思路,探索多元化土地利用路径,在提高土地含金量上做文章。全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获国务院督查表扬并奖励土地指标500亩。
开展工业企业评价工作。常州普查全区工业用地、工作企业、采集各类信息,建立全区工业企业大数据,全面梳理“一地多企、一企多地”等情况,完善工业企业和工业地块的对应关系,编制低效用地地图。按照亩均产出、环保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等指标,对工业企业和项目进行亩均效益量化打分,将企业划分ABCD等级。对A、B类企业给予奖励扶持引导,让更多优等企业在资源要素配置上享受到优质待遇,提升亩均产出、增加效益;对于C、D类企业,如要继续发展,则需在限期内提高亩均产值、利润、税收等指标,否则,则采取腾笼换鸟的方法整合资源,引进优质企业,提升整个区域亩均产出。
盘活存量土地高效集约发展。常州实施“一地一策”,制定土地增效利用方案,通过对现有工业企业“兼并重组盘活一批、资本运营做实一批、创新发展提升一批、关停淘汰退出一批”,加快盘活低效用地,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如:政府对低效能企业土地,通过收储租赁、收回重供的方式再开发再利用,提升用地效率;通过鼓励土地利用率低的企业以合作、参股的方式引进项目,实现“零地”招商;通过关停并转的方式淘汰低质低效弱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在约定期限内未能完成一定投资的,政府部门以协商回购方式收回。
出台一篮子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常州在用地方面,对达产企业给予地价优惠奖励,如企业以45万/亩购买土地,达产后返还或免收15万/亩,即实际支付地价为30万/亩;在融资方面,对高效能达产企业给予返还贷款利息优惠,对园区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担保;在服务方面,实行投资项目“服务官”制度,每个项目从落地到投产安排1人专门负责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企业所遇到的问题。
肇庆的后发优势,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土地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蕞大的竞争力。
加大对工业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特别是向产业集聚平台和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方倾斜。探索工业用地向地上地下空间拓展,目前我市工业用地地下空间利用较少(几乎没有),通过合理设置指标,鼓励或明确要求工业用地开发需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进一步优化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强化工业建筑设计要求,对符合上楼要求的工业产业项目在工业用地供应时,科学分析空间规模和功能需求,强化单宗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实施工业用地招商配置和市场化配置“两手抓”,严格把关“一对一”供应,明确具体的产业目录,建立入驻指标体系,定期更新,各县(市、区)根据市里要求可具体细化,确保能引入好的产业和项目,除此之外,工业用地配置一律通过市场化方式公开出让,不再设置进行前置审查要求,让急需用地的企业能够有机会拿地,也避免企业因一、二级工业用地市场价差进行圈地,降低土地利用效率。积极创新工业用地配置方式,推行“竞税招商”引项目,确定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推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弹性年期出让”措施。
加强各层级规划布局的设计和衔接,科学评估我市工业用地发展的速度、资源要素条件,合理确定工业用地规模、布局方向及产业类型。
引入先进地区工业用地布局划区理念,根据不同地区的工业开发潜力及布局方向,对工业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在东南板块的高新区、四会、高要、鼎湖(新区),划定工业优先建设区、工业集约挖潜区、工业适度建设区、产城融合建设区等。对开发较为成熟的工业区要强化用地整合,推进土地集约节约。一定要加强对工业用地全生命同期的管理,对新增工业用地要把好项目准入关,除约定土地使用条件外,还必须与企业签订土地开发履约保证书,加强对企业开发履约进度监管,防止再出现低效、闲置用地。对历史原因形成的低效用地要坚持政策引导、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落实蕞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充分挖掘工业用地资源,逐步盘活利用低效工业用地,不断提升工业用地承载力,合理调配各园区工业产业优势,形成良好的产业共同体,避免产业同质竞争。
完善工业用地批后监管机制,加大工业用地批后监管力度,现在市内的工业用地一般都是按“标准地”供应,工业用地出让后,各项指标已经明确,建议建立责任人和督查问责机制,对监管机构和责任人未履行职责的,应坚决问责,对企业未按标准实施的,严格按约定执行。建立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对存量及已批工业用地要建立长期跟踪制度,定期监督调查工业用地运行状态,并建立动态数据库,对不符合出让约定条件的工业用地要及时予以收回或按出让价购回。
加强土地用途管理,对工业用地擅自改变用途,用于商业、餐饮、教育、文化、仓储物流等经营用途的,一律予以取缔,遏制市场过度倒买倒卖二手工业用地牟利,扰乱市场的行为,对工业用地批后履约不到位工业用地不予在二级市场交易,倒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规范二级市场交易行为。
强化对工业用地的保护,因地制宜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建立导向清晰、指标规范、权重合理、分类分档、结果公示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按照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对列入重点低效闲置工业用地企业实施一企一策,通过协商回购、土地置换、增资技改、兼并重组、引导转让、退二进三、转型升级等方式进行处置。加大老旧工业厂的处置。对城区范围规划功能保留为工业的,这类地块交通便利,与城市功能混合程度高,与城市的文化、教育、科研等功能要素能够实现快速流通,建议引导发展创新型产业,允许按规定转型升级为支持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体育、文化、旅游、养老、商服等服务业性质。对工业区内的老旧厂房,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引导企业通过厂房改造、重建,提高土地利用率。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