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常州国土 近10年来国土改革创新足迹
当今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在经济稳健增长的同时,确保各类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人均占有量较低的土地资源。因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成为各地发展首要思考的命题。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生态优先更加迫在眉睫。
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常州,土地资源先天不足,但近些年,常州却通过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的创新与探索,新增建设用地一半来自土地再开发利用,从而突破土地资源瓶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走出具有常州特色的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常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初,在全国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研讨会上,常州作为先进典型向全国介绍了经验和做法。2016年,常州被国土部授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金坛区、新北区、武进区相继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此前,常州曾连续3年成为“双保工程”成效显著单位,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今年4月,曾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热血军旗》荣获中国电视剧蕞高奖“飞天奖”,该剧大部分内景取自常州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令人关注的是,2年前,该基地还是一个效益、前景均不佳的工厂,土地效益低下,武进国土将该厂改造成新兴的影视产业基地,第二年就实现税收近4亿元。目前,该基地开园不到2年,已累计接待了上百个剧组。
在常州,像这样通过低效改造从而让土地焕发活力的例子,并不鲜见。常州土地资源先天不足,人均耕地不足0.5亩,只有全省的一半,更只有全国的四分之一。根据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十三五”末,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控制在27.7%,但至2017年已经达到27%,可利用空间明显不足。正是得益于再利用挖潜,常州土地供应中,存量与增量之比达到1:2,即新增建设用地一半来自土地再开发利用,从而弥补了建设用地不足。
常州作为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工业明星城市,原来的乡镇经济模式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粗放、低效等现象。近些年,为改变经济运行方式,常州围绕全省节约集约“双提升”行动方案,全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千方百计提升土地效能。
一方面,常州落实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目前已全面完成常州城市周边13.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市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05万亩,超额完成省国土厅任务。另一方面,从2000年开始,全面查清了全市2.3万家、31569公顷工业用地位置、范围、面积、营业收入、上缴税费及用工等情况,为工业用地评价、低效产业用地认定和再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2012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相关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实施细则》《节约集约用地改革试点布局方案》《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为让制度落到实处, 常州国土局运用“慧眼守土”综合动态智能监管、无人机遥感测绘、市县乡三级动态执法巡查等先进技术手段,创新土地动态执法新模式;2012年,与地税合作,在全国首创“以税控地”,仅2016年全市就清理出企业“僵尸土地”81宗、3993亩,破解了企业低效用地难发现这一全国性难题。
在政策积极推动下,常州各区市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新举。比如,钟楼区通过“无地招商”“存量引资”“供地改革”等创新做法,变存量土地“包袱”为招商引资资源,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新博智汇谷、五星智造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脱颖而出。到“十三五”末,该区力争利用低效土地和厂房建成众创空间80个,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武进区则推出了“收回重供”“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旧城更新”“增资技改”等多种开发再利用模式。其中,“退二进三”就是通过改变原有土地用途,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为商服、旅游、文化等新产业用地,新崛起的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就是典型案例。同样,去年8月开始,天宁区引入北影集团,将东货场片区开发成“北影阳光影视城”。
一系列举措,让常州在存量土地挖潜上取得了实效。2014年以来,常州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11.24万亩;“十二五”期间,常州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下降率达38.9%,建设用地地均GDP增长率达63.59%,均已超额完成江苏省国土厅目标任务。
到去年底,常州建设用地地均GDP上升至32.35万元/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38万元/亩。
去年6月2日,武进区雷利电机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以来,全国首家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募投项目建设用地在主板上市的企业,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提升集体资产价格蹚出一条新路。
改革创新是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路径。2015年底以来,江苏省唯一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率先在武进区起步,建立了“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所,这相当于挖开了沉睡已久的金山,试点已惠及百万余众。到今年一季节,武进区一二级市场入市154宗、2580亩;抵押农房33宗,贷款总额7344万元,其中纯农房贷款余额282万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9980万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促进了经济和民生发展。武进区洛阳镇的新亚电机(巴西独资企业)通过“先租后让”的方式,成为全国首个以出让方式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外资企业。横林镇双蓉村利用本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由村集体投资900万元兴建了60套总面积6000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既保障了村内特殊群体户有所居,也部分解决了周边企业外来用工居住难题。
目前,这样的改革创新正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着。今年,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又有新突破,全区9镇132个行政村完成了多规合一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其中余巷村和跃进村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入选头部届全国乡村规划23个优秀案例;该区还创造性设立农村土地精细化综合整治“工具箱”,对全区农村地区开展碎片化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精细化整理,实现了农村零星、分散、闲置、低效土地化零为整、变废为宝,新增农用地1.34万亩。
金坛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出“矿业权+地表集体土地所有权+地表集体土地使用权+地下空间使用权”矿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积极拓展盐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其中,中盐金坛盐化有限公司利用地下盐穴建储气库,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绿色矿山。目前,金坛盐盆共有盐矿钻井125口,可规划利用的盐穴体量在1800万立方米以上,节约用地潜力巨大。
常州还打破了工业用地出让年限50年的传统。钟楼区采取直接租赁、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方式进行供地,取得成效。比如,江苏省重点项目中兴能源云计算基地通过先租后让使用土地,前期土地成本下降近80%;长丰模具、业盛纺织等弹性出让项目,前期土地成本下降12%左右。去年8月开始,常州工业用地出让方式改革全面展开。
对于城镇产业用地的二次开发,常州则探索出一条以产业链龙头企业集聚、市场化手段优化供地举措,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周边资源重整、产业链耦合形成专题特色产业园。比如,上市公司长海新材的年销售150亿元的玻纤复合材料基地项目,占地141.6亩,此前地块内有19家小企业,年均总产值不足2000万元。
通过改革创新,近两年,常州处置存量建设用地近1.6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万余亩,存量土地利用率达到60%以上,也有效遏制了新的闲置土地产生。
溧阳市的燕山公园,依山傍水,气势磅礴,面积达27万平方米,是江苏省县市中蕞大的公园,已经成为溧阳市民休闲度假的“城市氧吧”。而在1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片废弃的矿山,荒草丛生,鲜有人迹。
自2006年开始,溧阳市对105个矿山和砖瓦窑进行复垦或利用,总规模9364亩,新增耕地6384亩。燕山公园原有的废弃矿山经过全面综合治理,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近乎零达到目前的近100%,让废弃宕口发挥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了城市形象。
溧阳对废弃矿山的治理,正是常州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推进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重要支撑。常州市国土局提出“质效优先、生态优先”思路,就是不仅做到让一样的土地产出不一样的效益,也要让一样的土地贡献不一样的环境质量。
常州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采取了工程、技术、园艺、生物等整治措施,形成了规模化绿地景观、湿地生态,让乡村回归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进而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2013年以来,常州完成土地整治17.21万亩,其中通过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分别补充耕地5.90万亩、1.48万亩、1.28万亩,有效补充了耕地面积,实现了市域内耕地占补平衡。
近些年,常州积极推进“矿地融合”,已累计实施工矿废弃复垦利用拆旧项确认新增农用地1.74万亩,落实了1.54万亩的建新用地,有效缓解了“十二五”期间的用地矛盾。同时,仅2015-2017年,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5.03万亩,像溧阳的燕山公园、望星谷房车营地等就是“矿地融合”项目。
根据常州国土部门“十三五”规划,从去年起到2020年,再开发用地将新增4.24万亩。
◆ 2009年,常州市应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获江苏省测绘局、江苏省科技协会2009年度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1年-2013年,常州市曾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双保工程”成效显著单位。
◆ 2012年,常州国土、地税合作在全国首创“以税控地”,从征税环节破解了工业低效用地难以发现这一全国性难题。
◆ 2014年,金坛盐矿继2010年成为江苏省头部家绿色矿山后,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绿色矿山,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出“矿业权+地表集体土地所有权+地表集体土地使用权+地下空间使用权”矿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 2015年12月30日,武进区开全国先河,发放全国首宗农房抵押贷款发放不动产权证,吕伟斌成为全国农村办理“两权”抵押贷款头部人(上图)。
◆ 2015年,常州市国土局“市县一体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4年度全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5年,常州市国土局“常武地区1:1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项目”获得2014年度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银奖。
◆ 2017年,常州市以“地控税综合管理智能化平台”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7年,“常州市县一体化地理空间框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得2016年度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7年,雷利电机成为中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开展以来,全国首家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募投项目建设用地实现主板上市的企业,洛阳镇的新亚电机(巴西独资)成为全国首个以出让方式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外资企业。
◆ 2018年,常州市“地方税务综合管理智能化平台”项目获得2017年度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8年,在头部届全国乡村规划优秀案例评选中,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和嘉泽镇跃进村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均入选,成为全国23个入选方案之二。
◆ 2018年,由常州市国土局牵头开发建设的常州市不动产智慧云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城通办、受办分离”的不动产登记新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