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算好生态、土地、民生“三笔账” 解决殡葬改革“老”“大”“难”
央广网常州9月13日消息 “我们马上要启动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建设,将殡葬整治、墓葬安置区、生态人文广场、新型生态节地安葬区等多功能融于一体,建成后就是一个生态大公园。”日前,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殡葬改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是加奇指着蕞新的规划效果图说。
长期以来,横山桥镇辖区内清明山、芳茂山是不少人心中的“风水宝地”。每到春节、清明等重要祭祀节日,居民常常携带纸钱、香烛等物品进山祭祀焚烧,带来不小的林火隐患,既造成了林业资源损失,又严重损害了横山桥的对外形象。
“生态环境、山林资源是横山桥的财富,是永续发展的蕞大家底。因而,处理好生态、土地、民生三者的关系,是殡葬综合改革要算好的‘三笔账’。”横山桥镇党委书记徐海说,2018年,横山桥镇启动殡葬综合改革,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对当地选择壁葬的群众,一次性免除人均1200元左右的殡葬基本服务费。
“殡葬改革内容敏感、涉及面广,实施难度比较大。”推行过程中,是加奇深有感触,“必须把殡葬改革的道理、法理向群众讲清楚,让群众从心里接受、自觉参与,而不是简单粗暴搞‘一刀切’。”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就会跟上。在奚巷、东风、新安等“墓区经济”较为倚重的村,党员干部们纷纷带头行动起来。去年,梁家桥村启动头部批农村自留地征收,党员周志林主动响应政策,带头破除土葬旧俗,将家中3位老人的骨灰迁至万佛陵园内的三圣禅寺壁葬区。今年,村里启动第二批自留地征收工作,周志林“现身说法”,自发当起了殡葬改革“宣传员”。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带头了,群众的顾虑也慢慢打消了。芙蓉社区居民李晓峰坦言,“这两年,看到身边的党员干部都选择了新方式,我们也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随着殡葬改革的逐步推进,原先丧葬中大操大办的风气销声匿迹了。截至目前,横山桥镇已有255户居民享受到殡葬兜底服务的政策福利,累计节约殡葬消费支出600余万元,节省林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徐海说,下一步,横山桥镇将持续以公益、惠民、文明、生态殡葬为方向,打通村级骨灰堂、墓园、散埋乱葬“退出通道”,为镇村规划建设发展提高整体空间利用率。同时,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让横山桥成为真正的绿色宝地。(通讯员 常景轩)
今年以来,经开区经济发展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五星服务生”党建工作品牌,全力服务107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为激发广大非公企业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今年4月,常州经开区创新发布“红动经开·益企向党”品牌,充分发挥非公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审批慢、审批难,多头跑、多次跑,常常让群众和企业对审批服务的满意度打折扣。对此,常州经开区按照“一窗收件、一处审批、一口出件”高效服务模式,推行“一件事套餐办”。
长期以来,横山桥镇辖区内清明山、芳茂山是不少人心中的“风水宝地”。每到春节、清明等重要祭祀节日,居民常常携带纸钱、香烛等物品进山祭祀焚烧,带来不小的林火隐患,既造成了林业资源损失,又严重损害了横山桥的对外形象。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