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年鉴2010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北区
溧阳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南部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2009年末,全市土地总面积1535.87平方千米,总人口78.13万人,辖10个镇、开发区。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8亿元,比上年增13%;完成财政收入66.6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23.3%、18.1%。
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新增注册资本1.53亿元,为企业担保资金5.7亿元。各级争取上级经费支持5.89亿元,认真落实对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全市减免规费2327万元,下拨工业扶持资金3264万元,完成设备增值税抵扣1.98亿元。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争取土地点供指标和独立选址计划,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年内供地316.9公顷。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73.6亿元,分别增19.8%和20.3%。房地产业回升明显,全市销售商品房59.85万平方米,增长29.9%。
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4.6亿元,增长9.2%。粮食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达611.7千克,再创历史新高。吸引“三资”9.5亿元开发农业,新办农业企业32家,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040公顷、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面积266.67公顷,有266.67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0只。“天目湖白茶”被选为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4016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00万元、粮种补贴581万元,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体系覆盖全市。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85.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755.8亿元、利税68亿元、利润33.1亿元,分别增长13.8%、14.5%、13.3%和14%。年纳税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含100亿元)企业1家、50亿~100亿元(不含100亿元)企业3家、10亿~50亿元(不含50亿元)企业7家。工业纳税销售收入增幅位居常州市辖市区头部,工业用电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华朋集团、上上电缆、申特钢铁、金峰水泥、天目湖啤酒等5家企业纳税超1亿元,其中华朋集团纳税突破4亿元。工业经济对国税贡献份额达73.9%,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近60%。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只、省著名商标3只、省名牌产品19只。
全市实施投资额1亿元及其以上工业项目31个,年初确定的86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率达98.8%。华朋50万伏变压器、弘博新材料、全福农牧、金源风电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申特钢铁升级改造、上上特种及超高压电缆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制药、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累计完成投资86.9亿元,比上年增28.6%。
全市新增私营企业614家、个体工商户3113户,新增注册资本20.64亿元。产业集聚步伐加快。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区域特色明显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金属冶炼及加工、机械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和新型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壮大,年内分别完成销售收入228亿元、140亿元、115亿元和75亿元,合计占全市的74.4%。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90亿元,比上年增18.6%。在全省率先建立钢铁产业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全市钢铁产能得到有效整合。
全市完成施工总产值200.3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3.27万元/人年,分别比上年增16.1%、24.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3亿元。全市建筑业、房地产业完成税收7.75亿元,占全市地税总额的38%,其中建筑业税收占地税收入的21.5%;建筑业从业人员9万余人,全员劳动生产率23.3万元/人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利润4.45亿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来自建筑业收入。全年新增国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4家,累计17家。
2009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26.3亿元,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9亿元,分别增15.8%和17.6%;其中城市、农村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5.5亿元、39.58亿元,分别增17.2 %、 18.3%。全市各类商品销售增长,其中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增长1.8%,服装、鞋帽和针纺织品类增长11.4%,日用品类增长9.7%,粮油、肉禽蛋类商品零售价格分别增长2.9%、12.8 %,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3 %,通讯器材类增长12.1%,家用电器类增长12.8%。实现汽车销售额 1.8亿元,增长80%。全市有6家市场成交额超1亿元,成交总额98.07亿元,增长7.4%,其中苏浙皖边界市场实现成交额75.98亿元,增长23.5%。
全市有景区景点13家,其中4A级景区2家,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是“江苏省十佳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旅行社14家,其中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1家;星级饭店18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4家。2009年,紧紧围绕打造山水溧阳、生态家园的总体目标,以建设“两湖两山”大旅游格局和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总体要求,积极举办第五届天目湖旅游节、承办江苏首届乡村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天目湖景观进一步提升,南山竹海御水温泉建成营业,旅游农庄蓬勃发展。加快景区建设步伐,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规范乡村旅游发展,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了溧阳旅游的影响力,提高了天目湖品牌的知名度,实现了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溧阳市被评为江苏省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先进市。年内,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06.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19.4%和11.9%。溧阳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省县市排行榜前五位,成为溧阳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经济。
年内,全市完成实际到账外资3亿美元,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05亿美元,分别增长15.4%和11.1%。新批外资项目32个,平均注册外资1750万美元,引进总投资超1亿美元项目和国际知名公司实现突破,德国朗盛公司成功并购江苏波力奥化工有限公司,四方不锈钢公司与瑞典阿法拉伐公司签约。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其中出口4.5亿美元。新签外经合同额6994.7万美元,实现营业收入4501.2万美元。举办了头部届“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设立驻北京、上海经贸联络处和欧洲经贸代表处,建立上海溧阳商会,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海关、进出口检验疫办事处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2.9亿元,贷款余额259.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01.2亿元和78亿元,新增贷存比达77.1%,成功创建为江苏省金融生态达标县。江苏银行溧阳支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和盛大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先后挂牌营业。
年内,溧阳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新一轮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燕山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工作初步完成。平陵中路改造、南环路、台港路西延伸等市政道路工程全面完成,城市西片区路网体系基本形成。燕山公园、文化公园加快建设,燕山河整治工程全面展开。盛世华城标准化农贸市场建成开业,西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顺利完工。拆迁速度明显加快,平陵广场、唐家圩等地块拆迁全面完成,燕山片区拆迁工作进展迅速,全年完成房屋拆迁80.2万平方米。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工程,大力建设道路配套绿化、垂直立体绿化和生产绿地,新增绿地面积44万平方米。“川气东输”南渡天然气接收门站抓紧施工,新增天然气用户8000户。城市综合管理得到强化,城管执法进镇区工作内涵进一步深化,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
溧阳市国家生态市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考核,埭头镇、上黄镇、南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考核。溧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建设主城区污水收集主管网51千米。建成20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示范点,全市有22家规模畜禽饲养场污染物整治达标。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建成沙河水库、大溪水库、塘马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完成中田河、杨村河生态整治工程,大溪水库退耕还林733.33公顷,建设生态户厕3000只,长荡湖网围整治拆网清障工作全面完成。矿业整顿深入开展,关闭矿山企业22家、轧石企业17家,完成废弃矿山整治项目8个,有偿出让采矿权33宗。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三清一绿”村114个、“五化三有”村5个。完成3个镇及124个村庄绿化达标建设,增绿面积906公顷。开展土地复垦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26.25公顷。完成沙河水库一期和8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改造涵闸泵站39座,加固圩堤30千米,清淤河道14条、村庄河塘1263座。220千伏木岗变电所、110千伏戴南变电所和别桥变电所顺利投运。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体系运转良好,全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量1.38亿千克,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量0.91亿千克,分别增34%和60%。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国道新昌至洋河段一级公路改造、芜申运河溧阳先导段三级航道等工程开工建设。横涧至砖桥二级公路改造到位,上兴至上沛公路修复、桂林新农村示范点主入口道路等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农村公路120千米,改造危旧农桥 座。新增城市公交线只,城市出租车完成更新。在全省率先建成三级公交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2009年,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收入5.5亿元,比上年增8.9%。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总容量 26.89万门,本地电线 万户;移动电线%。建成数字数据网和公共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互联网宽带接入新增用户1.17万户,用户累计7.68万户。
年内,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亿元,增长17.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38%。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8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产品40只,江苏强林生物能源的生物气化发电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新批设立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科技服务平台1家、国家检测中心实验室1家。产学研合作得到深化,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5项,签订科技合作协议46份。招才引智成果,6个项目获得常州市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项目资助,引进海外人才51名、高层次人才170名。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
新增优质学校11所,市职教中心成功创建江苏省四星级职业高中,合格幼儿园建设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验收。市实验小学成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后六初中实现资源整合和整体搬迁,市六中改扩建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债务化解工作,累计化解债务1.32亿元。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溧阳第21届群众文化活动周和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175个行政村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泓口丝弦、太平锣鼓、蒋塘马灯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溧阳被命名为“焦尾琴故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市新增有线万户,“扫黄打非”工作进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年内,新建溧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上兴镇卫生院住院楼,改造5家镇卫生院,创建常州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为重点人群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89万支。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6元,分别比上年增10.6%和10.3%。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为民办十件实事全面完成。积极促进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43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转移农村劳动力5120人。基本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全覆盖,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7.6%。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参保职工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0%、96.5%,新农合住院补偿率达40%。全面实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9.83万人,覆盖面达63%。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96.5%。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低保金310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养老补贴3525.6万元。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新建廉租房120套,300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保障,发放经济适用房补贴150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30户。发挥住房公积金的社会保障功能,年末公积金归集余额达7.3亿元,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2.6亿元。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发放慈善救助金1200多万元;通过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市检查验收。(溧统)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