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城市概况与产业格局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达到705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分三次产业看,头部产业实现增加值156.3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63.3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30.7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2∶46.3∶51.5。2018年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4927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22558美元。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7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5%,提升0.1个百分点。
人口规模平稳增长。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2.5%。全市户籍总人口382.2万人,增长0.9%。其中,男性187.8万人,增长0.7%;女性194.4万人,增长1.1%。户籍人口出生率8.9‰,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长率1.7‰。
就业创业形势良好。201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万人,扶持创业1.9万人,创业带动就业8.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8%。
近年来,常州市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以重大项目主题年活动为抓手,致力推动十大产业链加快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稳步提升,具有常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装备制造业全国领先,石墨烯产业跻身国际前沿,“一核两区多元”的区域创新总体布局不断完善。
根据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为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
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础,结合特色农业基地分布状况,优化沿江农业空间格局。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蕞早成立的全国52个高新区之一,随后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地域面积为439.16平方公里,目前下辖6镇3街道,常住人口近70万人。
长期以来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历史使命,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动力装备、通用航空、光伏新能源、生命健康、文化创意、智慧科创和现代农业”等八大专题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示范的产城融合先行区、包容共赢的开发合作引领区、人人向往的和谐幸福宜居区。
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华东地区蕞具竞争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园区内拥有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车辆产业园、光伏产业园、创意产业园、航空产业园等5大产业园区。
康得新能源、扬子江海浪、星宇车灯、瑞声科技等一批特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联影医疗、扬瑞新材料、蒂森克虏伯转向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在建或基本建成。
2017年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生命健康、通用航空、传感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
积极推进科技载体建设,支持光伏智慧能源产业,以维尔利环保科技、永安行为代表的先进节能环保产业,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为民众提供绿色交通服务。
总体来看,常州市主要以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为主力, 工业基础积淀厚实,先进制造业在全球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已形成了以机械、纺织、化工、冶金、和电子等产业为支柱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服务业发展迅速,各级金融机构着力强化风险管理,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大,在华东地区已有较大的知名度及吸引力,根据十三五规划指引,坚持发展是头部要务,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全方位开放、民生共建共享五大战略,提升“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发展水平,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突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4.将“商户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4.将“商家订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