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常州底气何在?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22年度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城市名单,常州市再次上榜,成为全省唯一3次获得该项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
此前,常州市已获2019年度、2020年度该专项国务院督查激励。
老工业基地转型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三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常州市的底气何在?
产业转型升级,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聚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早在2013年,常州市就用战略性眼光瞄准产业新赛道,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智能电网在内的十大产业链。十年后的今天,常州市得以用新能源之都的新姿拥抱“新”产业。
2022年,常州市新能源整车产量超34万辆,占全省一半以上;动力电池产销量领先,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溧阳市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产业向“新”,项目是支撑。2021年以来,常州市的省重大产业项目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两名。理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新增产值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九成。
产业向“新”,企业是健将。在全国电力装备企业中,常州博瑞电力公司领先一步,实现了从传统二维工艺设计制造体系向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制造体系的成功跨越。博瑞电力各车间的各类设备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全数字化:从制造工艺开始,通过数据传输,实现远端的工艺模拟和现场制造的协调;制造过程中实现全数字化过程监控,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精细管理。
博瑞电力是常州市制造业企业在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双智”路上疾驰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常州市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十百千”工程,构建链主带动协同强链、领军企业示范引领、应用场景案例推广的强大耦合矩阵。去年,常州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1家、五星上云企业20家,支撑并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车轮滚滚向前。
技术进步,自主可控求创新,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关键力量。常州市抓源头、重孵化,让科技新苗如雨后春笋般在龙城大地生根发芽;全面实施的“创新20条”,深化科技服务“四大清单”专项行动,更加有力地促进创新主体持续提质。
高新技术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科创实力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常州市2022年净增高企765家,有效高企数达3680家。高企产业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其中,先进制造领域占比达50.38%。全市入围全球独角兽榜企业4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中国工业大奖4个,单项冠军、工业大奖总数继续领跑全国同类城市。
在转型发展中,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越来越强。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分列21位、35位,分别上升2个、3个位次;溧阳高新区连续四年位列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头部名,入选全省首批“双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常州高新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溧阳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基地入选科技部2022年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
感受老工业基地的强劲脉动,就看运河五号。
初夏的运河五号内,绿树郁郁葱葱,游人不断。露天广场上高耸的水塔,是当年老企业火热生产场景的见证。作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祥地,运河五号如今已变身为城市文旅地标。一个个被植入文化新业态的老厂房、老车间成为园区内蕞亮丽的风景。
天宁区作为常州老工业区调整改造的主阵地,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机遇,率先探索大运河雕庄段改造提升,推进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以建设环岛路、举办杜鹃花展等为契机,打造大运河畔的杜鹃花特色小镇。深度实施老城厢复兴专项行动,青果巷二期盛大开街,工业遗存大成三厂变身中华纺织博览园对外放开。深化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建设,建设中欧(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检验检测认证基地,实现了由传统老工业区向新产业、新城市、新生活的华丽蝶变。
“工业锈带”蝶变“发展绣带”,背后同样有一条提升城市能级的产业转型之路。
常州市以“两湖”创新区为抓手,紧扣“生态创新区、蕞美湖湾城”定位,构筑聚势赋能新支点。洮滆片区入选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腾龙大道一期、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随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投产,“两湖”创新区新兴产业集聚的图景更加鲜活。省重大项目琥崧微纳米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基地1-3号主车间基础已拔地而起,聚焦“双碳”技术、引领绿色能源的基地也将成为微纳米材料科研中心、高端装备制造及锂电材料产线预组装基地。此外,苏文电能新型智能电气项目、艾柯动力电池极片辊压专用轧辊项目等多个新建项目集中在此。(发改轩 孙东青)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22年度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城市名单,常州市再次上榜,成为全省唯一3次获得该项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22年度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2023第二届紫金网络评论大赛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举报电线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苏ICP备07000608号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20110153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