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两会丨2025年常州这样创新发展
1月18日,一年一度的江苏省两会正式拉开帷幕。
1月19日下午,江苏省人大代表、省长许昆林到所在的常州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许昆林强调,常州在全省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把高质量发展步子走得更稳更坚实。过去一年,常州在科技创新方面是如何做的?2025年,常州又将如何创新发展呢?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攀登创新高峰、拓展产业高原的主力军。
合成生物被誉为21世纪蕞具潜力的未来产业之一。在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合成研究院,据院长李佳佳介绍说,2023年,创健医疗成为全球首家实现XVII型胶原蛋白自主研发和规模生产的企业,同年12月,创健医疗启动A股IPO进程,并计划在常州建设特色的新型生物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常州聚力产业发展新赛道,前瞻谋划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并颁布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企业赢得发展机遇。
在常州,像创健医疗这样勇闯科技“无人区”的企业还有很多。 2024年,常州市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工作计划、“独角兽10条”等,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过去一年,常州市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1418家,有效高企超5400家,全球独角兽入榜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达23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39家,上市企业数量突破100家,新增5家、全省第1。
2025年,常州将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1600家,独角兽(潜在)企业累计超85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3.45%左右,以此激活企业主体创造力。
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过去一年,常州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常州深化了“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的建设,即以龙城实验室为核心,以常州创新园和常州科教城为园区,以及多个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常州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其中龙城实验室被纳入国家“工业母机”创新体系、争创省实验室。
另一方面,三年来,常州市举办了2024常州国际新能源技术大会、第六届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等100余场重量级学术论坛和产业峰会。通过开展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发布103个榜单项目,张榜总额近3.8亿元。开展“技术经理人入企行动”,帮助解决制约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300余项。全市科技服务企业项目308篇应用成果案例被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录用,其中优秀案例190篇,数量全省头部。
新的一年,常州将继续深化“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推动科教城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江苏先行试验区。争取省数控机床标委会、省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户。推动常州经开区、溧阳高新区升格和全域高新区创建。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在迈向万亿之城的征途中,常州用一系列暖心的举措,彰显了爱才、求才的决心,努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蕞向往的城市。
2024年,常州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更大力度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人才集聚区,常态化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启动运营龙城科创学院,组建新质生产力“智”汇常州联盟,创新开展“双岗互聘”柔性引才,深化人才公寓服务赋能,引进人才超12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11年全省第1。
不仅如此,常州还注重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如创业指导、融资对接、法律咨询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常州创新创业。
2025年,在人才方面,常州将继续通过升级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建立“1028”产业体系核心人才库,完善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增强创新生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资料来源: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常州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