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常州】营造政企携手的“绿水青山”筑就产业兴旺的“金山银山”
连日来,市委书记陈金虎、市长盛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云萍、市政协主席戴源分别带队走访我市重点星级企业,向企业家们致以新春问候,倾听意见建议,勉励他们以“重振产业雄风”为己任,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中,向高而攀,迎新而进,乘势而上,致远而行,政企同心冲刺GDP万亿之城。
常州企业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
农历癸卯年正月初八是常州首个企业家日,2022年6月28日经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确定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为“常州企业家日”。这是常州以节日的名义致敬企业家的奋斗和精神,以城市的名义礼赞企业家的贡献与情怀。
当天,常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常州市总商会发布《致全市企业家的倡议书》,号召广大企业家要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追梦者;要抢抓时代机遇,争做新发展生力军;要勇担社会责任,争做新征程奋楫人,实干拼搏、奋勇争先,为阔步迈入万亿之城、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新春“头部会”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打开常州未来发展大格局,起步已经不凡,新征程上广大企业家表示,将担起“家”的名号、“家”的使命、“家”的情怀,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中,接续奋斗、勇挑大梁。
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多家央媒、省媒集中关注
28日,常州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以“新春首会”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主赛道,展现“准万亿之城”的冲刺姿态。连日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证券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澎湃新闻、头部财经、新华日报等诸多媒体关注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
29日,新华社客户端以《常州:新能源产业跑起来!》为题,报道了常州在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建圈强链补链、各版块协同发展、打造示范应用场景等方面,奋力奔跑,全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29日,央视《新闻联播》以《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鼓足干劲开新局》为题,关注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加速打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2023年常州首趟招工专车顺利抵达
29日,从甘肃省天水市至常州的“就业直通车”顺利抵达,首批300名来常就业的天水籍务工人员入住武进区就业驿站。目前,市人社部门已陆续走访统计了全市1000多家企业,预计2023年全年招工将超过12万人,其中春季招工约5.02万人。
2022年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项目及金额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全市农村产权交易项目7259笔,交易金额12.1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1.8%、40.6%,两项增幅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我市农村产权交易积极服务农村改革,武进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村宅基地择位竞价,溧阳市《农村产权交易农村集体“四荒”使用权交易服务规范》获市地方标准立项。
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常州上榜!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命名2020—2021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的决定》,常州市交通运输指挥中心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称号。
线上线下共精彩 系列文艺演出温暖兔年新春
24日到29日,2023年全市国有文艺院团新春惠民展演活动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古运河书场火热上演。市锡剧院、市曲艺团、市歌舞剧院和市滑稽剧团四家国有文艺院团纷纷遴选经典剧目:锡剧《双推磨》、中篇弹词《邓稼先》、民乐演奏、国家级非遗“小热昏”等,为常州市民和来常游客打包了一份诚意满满的“文化盛宴”,吸引线万人次。
春节档电影市场复苏 常州观影人次超92万
春节期间,《满江红》《流浪地球2》等多部国产影片集中上映,带动观众观影热情,电影市场快速复苏。截至1月28日18点30分,常州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5284.66万,观影人次超92万。不少影院春节期间观影人数明显增长,热门电影黄金时段上座率超过80%,个别场次上座率达100%。
溧阳:青峰仙居入选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近日,全国甲级、乙级旅游民宿评定结果公示,41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中,常州青峰仙居成功入选。据了解,青峰仙居民宿地处溧阳市南部山区,位于青峰山脚下,是四星级“溧阳茶舍”,占地面积约500亩。
金坛: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0%
2022年金坛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46.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19.9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76.3元,同比增长5.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2,比上年缩小0.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武进:印发《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为促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核心技术加快突破,鼓励规模化示范应用,近日,武进区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促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核心技术加快突破,鼓励规模化示范应用,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国办发〔2020〕39号),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财建〔2020〕394号)、《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财建〔2021〕266号)、《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对实际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新引进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燃料电池生产、整车制造项目,根据三年内地方贡献总额“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对通过增资开展氢能项目的存量企业,按照其增量部分参照新引进项目办法执行。对列入常州市重大项目库、技术设备投入超亿元技改项目库的氢能项目,在竣工或投产后蕞高按照设备投入的12%奖励,经上级工信部门认定为新能源链主项目的,再提高10%的奖补比例,单一项目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设备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示范性技改项目,参照以上政策执行。
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000万元、5000万元和1亿元的氢能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军产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蕞高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主导编制氢能产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发布,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或机构,分档择优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奖励。
对牵头承担氢能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的企业,按照国家拨付资金的50%给予配套,单个企业蕞高奖励500万元;对牵头承担氢能领域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的企业,按照省拨付资金的30%给予配套,单个企业蕞高奖励200万元。在燃料电池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领域设立“揭榜挂帅”项目,支持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按照不超过项目研发投资的30%给予补助,蕞高500万元。
鼓励支持高校(“双一流”及省部属高校、新设氢能专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省部属及以上)、重点企业等,在武进区建设氢能产业链相关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实训基地以及氢能大数据综合监控平台等,相关政策“一事一议”。对新认定的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和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分别给予国家级1000万元、省级100万元奖励。
落实国家、省关于氢能项目的电价优惠政策,鼓励绿色高效的制氢技术应用,积极高效利用工业副产氢,加快发展加氢机、控制阀组、压缩机、储氢罐等氢气储运配套产业。对新建(含已建)和改建的加氢站,且日加氢能力(按照压缩机每日工作12小时的加气能力计算)500公斤以上的,完成竣工验收并取得相关经营许可证后,按照不超过核定的设备购置投资总额10%给予补助,蕞高200万元,按建成时间计,全区补助不超过5座。对取得相关经营许可证的加氢站,氢气零售价格不超过35元/公斤的,按照年度氢气实际销售量,给予加氢站运营主体补助,补助标准为10元/公斤,单个加氢站每年蕞高150万元。
支持氢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对新购置的氢能公交车辆、乘用车辆等,参照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励标准给予补贴。支持氢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域开展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系统、掺氢及供氢管网建设等示范项目并支持氢能在动力领域的应用。支持氢能源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在武进应用,对获得省级认定的氢能相关新技术、新产品在武进区内首次应用的,给予购买搭建应用场景单位资金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该新技术、新产品购买费用的20%,不超过1000万元。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开展燃料电池车辆应用场景试点和氢能社区、零碳园区创建,并给予一定补助。倡导各级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采购、使用,鼓励具备相关资质的氢燃料电池公共车辆、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进入政府采购目录。
引导社会资本通过产业基金形式参与全区氢能产业化发展和示范推广应用,对氢能产业重点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产业扶持基金,具体扶持办法“一事一议”。积极推动优质氢能企业挂牌上市,对于符合现行政策的,给予相关奖励资金。建立氢能产业企业重点项目库,灵活运用综合奖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科研资助等多种手段给予支持。
鼓励氢能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联合发起组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鼓励各类机构举办国际、全国性的行业交流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且促进区域发展的,按照活动实际投入的50%给予支持,蕞高100万元。
对氢能领域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支持纳入“龙城英才”等人才计划,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通过“一事一议”给予支持。
本办法重点支持常州氢湾建设,武进区划范围内其他区域的氢能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等,经区氢能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可参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与上级同类政策奖励标的一致,但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本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有效期间,若国家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相关政策、标准和要求做出调整的,本办法从其规定。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新冠感染治疗药物先诺欣、民得维上市
近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称:先诺欣)、上海旺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称:民得维)上市。上述两款药物均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公里,圆满完成了年度铁路建设任务。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
罕见!云南瑞丽拍到上百只花头鹦鹉同框
近日,有生态摄影师在云南瑞丽拍摄到多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花头鹦鹉同框的画面。中国著名鸟类学家、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刘阳教授在看了本次拍摄的影像后表示,根据本次拍摄到的影像,能确定花头鹦鹉的数量超过100只,是中国国内的蕞新纪录。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