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崛起写在2023上海国际车展开幕之际
所谓变局,总是在出人意料的时间点上出现。2021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狂飙突进,一如2003年下半年起中国车市突然出现的持续井喷景象一样。
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2022年,产销又分别上升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从2021年一季度的8.6%,飙升至2023年一季度的26.1%。
更让国人上头的,应该是国产自主品牌在这场换道超车比赛里的昂扬崛起。如果说特斯拉是搅局的“鲶鱼”,蔚小理是长在资本风口上的“香猪”,那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自主车企就是勇敢前行的“斗牛”。
这其中,包括传统自主车企吉利、长城和奇瑞等,也包括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等在内,都迎来了市场销量和份额的高光时刻;特别是比亚迪,不仅在市场销量上一骑绝尘,更在新车型研发、动力电池和车规级芯片研发等方面阔步前行,俨然国际大厂风范。
这其中,当然还有国有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集团和一汽集团的身影,广汽埃安、上汽智己、飞凡汽车等都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一展身姿,销量不俗。
曾经身处行业鄙视链底端的中国汽车人,也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骄傲时光。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中国这个超级大市场已经发育成全球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试验场。这些年,在中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各路资本纷至沓来的同时,怀揣梦想的创想者和创业家也开始粉墨登场。一时间,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造车企业一个接着一个冒了出来,并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路。
其次,被叫做“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已经拥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且不说上海、广州、重庆、成都、合肥、苏州、宁波这些新能源制造业的重镇,像江苏溧阳这种三线城市的动力电池年产值居然也高达千亿之巨,即便如安徽淮南这种几乎被遗忘的四五线城市也拥有了自己的新能源产业园区。
车展前夕,本报记者先后的几次采访,感受良多。
2月23日,春雨潇潇中的杭州亚运会主会场,吉利品牌正式发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该系列将在2年内推出7款全新车型,首款智能电混SUV“吉利银河L7”同步全球首发,并正式开启预订,今年二季度即可交付。吉利银河智能电动原型车“银河之光”首次惊艳亮相。
活动现场,吉利旗下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汽车操作系统“银河N OS”等一系列具有颠覆实力的新能源电气化技术也同时发布。
吉利之后,比亚迪、长城和奇瑞也先后公布自己在今后一段时间的新车战略和技术战略。一时间,自主车企的市场声音高亢而嘹亮,风头无两。
3月24日,在武汉举行的以“赋能·创变”为主题的首届亿咖通科技生态日上,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表示:“过去六年,通过深度创新,我们已逐步成长为全球汽车智能化的坚实底座。今天,我们推出多款集成全球先进技术、具备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携手全球更多OEM和产业一级供应商,用我们的赋能诚意与创新能力,不断为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贡献全新力量。”
4月15日,本报记者应邀前往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2023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参访一家境外上市企业——能链智电。这是一家新能源物联网公司,推出了一款自动充电机器人。从现场展示的效果看,这类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在现场N1和N2馆,记者还发现,类似初创企业多如牛毛,新思路新产品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业的土壤、资本和政策环境均已齐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已蔚然成风,且成果初显,未来可期。
也有一些并不让汽车人乐观的消息传来。日前,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发布《关于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一下子把企业推上了聚光灯下。有消息称,爱驰汽车一季度国内销售不足百台,赴美上市遥遥无期。4月12日,小鹏汽车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年营收为268.6亿元,同比上升28%;净亏损91.4亿元,同比扩大88%,创下亏损新高。
也就是说,经过两三年高速狂飙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阶段,淘汰赛已经开始。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会有企业脱颖而出,也一定会有企业被淘汰出局。
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今天,当我们能以一个当代人身份亲历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发展这个历史进程时,是何其有幸!所以,不管是其中蓬勃向上的企业还是正在爬坡的企业,也不管是面临困境的企业甚至将要被淘汰的企业,只要他们保持创业和创新的初心,我们都应该为其鼓与呼;同理,对那些保持初心全情投入其中的创业者,我们更要给予足够的宽容、理解和包容,因为,他们才是扛起中国汽车产业未来旗帜的“当代英雄”!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