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区厚植“人才沃土”打造“活力之城”:溧阳高新区迈向科技城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科技园区 厚植“人才沃土” 打造“活力之城” :溧阳高新区迈向科技城
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日前在溧阳举行。论坛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显示,溧阳位列18位,较上年提升10位。
以高质量建设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为奋斗目标,溧阳市委书记叶明华表示,溧阳高新区是全市产业聚集度蕞高的区域之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是头部生产力、人才是头部资源、创新是头部动力,以“创成国高新、迈向科技城”的丰硕成果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溧阳图景。
溧阳聚力打造“2+2+X”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体系——即动力电池、高端不锈钢2个千亿产业集群,智能电网、智能装备制造2个五百亿产业集群以及若干特色百亿产业集群。
溧阳市委常委、溧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朱威介绍:“围绕动力(储能)电池支柱性产业,园区集聚了以宁德时代、上汽集团为龙头的国内知名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项目6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900亿元,成为国内产业链完备、产出规模蕞大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1-10月,溧阳高新区动力电池产量达61.9亿瓦时,同比增长70%;产值达732.7亿元,同比增长115%,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900亿元。
产业集聚带来人力资源共享、产业分工细化和技术溢出效应等竞争优势。东北女孩梁静爽是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首位博士。她说:“江苏时代是宁德时代目前除总部外蕞大的生产基地,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可靠性失效研究方面需求大、要求高,这对我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溧阳高新区积极推动创新成果产品化、产业化。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固态电解质锂电池”、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钠离子电池”等先进技术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
科研人才走向产业一线月,由溧阳高新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吸引上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参赛。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泓告诉记者:“大赛力求发掘当前具备较好产业化基础的储能研发技术,综合推动储能科技创新发展。储能院正在孵化近20个项目,后续将把创新链上的技术推向产业链,形成良好的科创产业闭环。”
建平台、用平台、强平台,溧阳高新区汇聚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毛明院士工作站、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10家,省级部门认定的各类研发机构近100家。聚焦原始创新,18位院士、20余位国家级重点人才、123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超1万名高层次人才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今年多次到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说:“园区有灵活的孵化机制,让有益于产业发展、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链条的科研成果真正成长起来。”
总投资20亿元的天目先导纳米硅基负极项目正加快设备安装,部分已实现投产。项目达产后可年产5万吨新型纳米硅基负极产品。2017年落户,2020年获评潜在独角兽企业,2022年追加投资开建新项目,负责人罗飞博士感慨道:“从原料到深加工再到成品,都可以在我们自有的产业链上完成,实现了降本增效,也大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从高层次人才到技能人才,溧阳高新区构建起高度适配产业布局的人才体系。江苏上上电缆集团生产的“港口机械用电缆”斩获2022年“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带队研发的公司副总工程师梁福才说:“园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迅猛,我们希望通过‘传帮带’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科技园区 昆山高新区借助企业创新积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金融环境
科技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01%
科技园区 昆山高新区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科技园区 南通高新区:激活科创新引擎 积蓄发展新动能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