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溧阳:找准乡村振兴与工会工作“交汇点”
江苏常州溧阳市总工会坚持以促进富民增收共同富裕为目标,立足本市和工会工作实际,从聚焦思想引领、职工就业创业兴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赋能工人成长,链上建会农民入会五个方面,统筹资源、聚合优势,找准凝聚乡村振兴与工会工作的“交汇点”。
溧阳市总工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策划举办“职工大讲堂”。共组织开展涉农领域大讲堂50场,“双进”活动30场,“劳模工匠”志愿讲座近600场。充分发挥工会网站、微信公众号、职工书屋等阵地作用,组织劳模工匠、典型人物、工会干部深入乡村,宣讲劳模工匠、乡村人才励志故事;持续开展“工会服务在身边、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设立公益课进乡村网红打卡点。
加强劳模先进典型人物的选树表彰,注重向为乡村振兴先进人物倾斜,2020~2023年评选表彰的常州市市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涉农领域职工分别占比25%和12%。充分挖掘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示范带动更多“土专家”、乡村工匠、电商网红等各类实用专技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全国劳模潘洪强开展劳模“三走进”活动,义务培训农民3万多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王林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化产业模式带动周边大片农户增收致富。
溧阳市总工会主动融入常州领跑新能源产业赛道、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发展格局,围绕优势产业链,组织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和实操能力,选送3支队伍参加常州市工业互联网预测性维护技能竞赛技术竞赛,其中1支队伍获二等奖、2支队伍获三等奖。全市工会共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10余场,吸引近5千名职业农民参赛,推动1千名以上农民工通过竞赛提升技能等级、提高工资待遇,增强获得感。以“游”助“兴”,统筹利用空间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全市职工疗休养基地1家,开辟市内乡村游线多名一线职工开展市域职工疗休养,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以镇(区)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广场、闲置厂房场地和现有职工活动中心为依托,溧阳市总工会通过自建、联建、共建等方式,建成一批功能要素齐全、辐射带动明显的区域性职工活动中心、站、点,其中村居(社区)9家,实现全市12个镇(区)、街道职工活动(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职工书屋33家,其中村级19家,把书送到乡村职工身边。围绕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目标,大力开展乡村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合理化建议和“五小”活动,引导乡村职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贡献力量。全市工会在节能降碳方面组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5000余条,开展小革新500余个、小发明350余个、小设计250余个、小创新600余个、科技创新成果150余项。
溧阳市总工会建立镇(区)、村居(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建成村居(社区)工会215家。突出乡镇工会,坚持服务下沉,为各镇(区)、街道选优配强工会干事,采用市管镇用的模式,破解基层工会“事多人少”的困境。突出产业领域,把工会建到产业链上去,建到销售链上去。挂牌成立优质稻米产业农合联工会联合会,吸纳单位会员31个。突出特色村居,创建网红打卡点,打造一批特色化、窗口化基层示范点。
(江苏工人报记者 吴文龙 通讯员 段德武)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