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长三角 科创太湖湾——探寻“工业之城”常州的创新模式
常州,北携长江、南衔太湖,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共同构建苏锡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由于常州面积偏小,人口偏少,在“苏锡常”大家庭中经济体量较小,但常州的工业体量却已经是万亿级别,新能源、材料、汽车等制造业产业都是常州的“立市之本”。2006年,常州提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14年来,常州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积极集聚资源,发展属于常州的区域特色创新之路。
近日,无锡“智汇长三角 科创太湖湾”调研活动走进常州,参观常州科教园、中国常州以色列产业园等地,交流科创经验,学习“工业之城”常州独特的创新模式。
常州科教城位于在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教育、研发、孵化功能于一体,目前拥有8万名在校大学生。江苏省中科院常州中心,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坐落于此。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0所知名院校也在此设立了研发机构和孵化基地。
作为科技园区,常州科教城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不断探索与知名大学大院大所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目前,常州科教城现已集聚了550多家研发机构、高科技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建成了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电动汽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发和产业孵化特色,为常州科教创新之路源源不断提供能量。
同时常州市政府通过制定《常州科教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奖励办法》《常州科教城“金凤凰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细则(2020年修订)》等政策,鼓励园区企业创新,推动园区人才引进。
常州市科技局法规处副处长韦平在“智汇长三角 科创太湖湾”常州-无锡座谈会上表示,政府要发挥好纽带作用,梳理龙头企业科研需求与特色产业集聚区内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对接大院大所资源,让企业能解决问题,推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高效落地转化。
除了集聚国内人才、企业资源,国际化合作也是常州创新的特点之一。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是由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园区成立于2015年1月,经历五年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以色列独资及中以合作企业90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24个,涵盖了生命科学、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并建设了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中以创新汇等一批创新平台及载体。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杨冠亚)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