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区:生态产业画出“微笑曲线”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型发展的思路,加快“绿岛”建设,探索工业生产的绿色化、清洁化转型,已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优势。
9月15日下午,常州厚德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声轰鸣,一块块环保型材,正在接受蕞后的打磨,随后将被运往周边城市的建设工地。企业董事长王怀栋介绍,材料原材料是有机树脂类工业废弃物,被广泛用于公园绿化设施的搭建,和木材相比,它更耐用,性价比更高。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的树脂粉末如果抛洒或者填埋,对土壤、水、大气都将产生污染,通过技术研发,不仅变废为宝,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难题。
目前,通过产学研合作,“常州厚德”和国家级新北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整体建设深度融合,先后和常州星宇车灯、常州安泰诺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据悉,此次“江苏省院士企业工作站”项目已被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纳入工业“绿岛”试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回收处理有机树脂类废物将超过1万吨,将带动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有机树脂类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践行“两山”理念,把绿色环保理念时刻融入企业发展血脉。在常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工序会产生大量含氟粒子、氯离子的废水。目前,企业通过自建污水处理装置与专门污水处理企业的相互配合,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循环利用。从2014年开始至今,天合光能共收集处理1511万吨工业废水,通过中水回用,重新利用了其中的920万吨,这些新生水可以满足超过5万个家庭,全年的用水量。借助自建的光伏电组,2016年到2019年,企业连续四年所有工厂和研发中心的用电都做到自给自足,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实现清零。践行“两山”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守住绿色初心。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同步,多年来,常州高新区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在S122省道、京沪高铁、新孟河、德胜河等骨干路、河沿线大力推进生态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干支路、河流沿岸绿化,对交叉口节点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生态廊道(绿道)、城镇公园、游憩小园,形成以骨干路、河为骨架,干支路和河流为补充、城市绿地为斑块的生态保护网,优化新北区人居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预计可实现“增核”4000亩以上,“扩绿”5270亩以上,“联网”59公里,新增造林1800亩,城乡绿色开放空间不断拓展。(李姣)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