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溧阳:聚焦新风口全力挺进合成生物“黄金赛道”
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2024年,常州溧阳市全市上下以“六大品质、十项工程”为抓手,紧扣产业链条招商,深耕重点区域招商,聚焦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电动船舶、车联网等未来产业招商,奋力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项目建设大提速。
日前,在位于溧阳高新区的江苏亲科生物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单细胞分选。在这里,每月有数万支抗体从溧阳发往全球。亲科生物创始人王树珑透露,公司自成立以来,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20%。而这样的成绩,是在产品价格仅为欧美品牌一半的情况下实现的。
江苏亲科生物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科技人员用显微镜观察抗体染色组织的情况
2009年之前,抗体行业在国内尚是“无人区”。从苏州大学毕业后,王树珑一直扎根抗体领域。2018年,亲科生物在溧阳踏上“爬坡过坎”的产业化之路。如今,全球范围已有近2万篇SCI论文引用亲科生物的抗体产品。
合成生物学能够通过细胞工厂生产万物,具备降本增效、绿色低碳等优势,被视为理解生命的新钥匙、支撑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在国家宏观战略指引下,合成生物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生命健康产业“黄金赛道”,也是溧阳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
位于天目湖畔的医用敷料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将专业从事生物医药领域、术后修复美容领域各类医用敷料的生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3亿元。深耕化妆品行业十余年,广州七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凡带着新的研发产品回到家乡,以期在溧阳拓展新的事业版图。
“溧阳做合成生物产业有基础,也有优势。”在何超凡看来,家乡优质的水环境、便利的交通、长三角的区位优势都是助力未来产业加速生长的肥沃土壤。
“在商务部门和天目湖镇的帮助下,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相信不久之后,一个全新概念的观光工厂即将面世。”对此何超凡充满期待。
溧阳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全貌设计图
溧阳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30多项自主发明专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生物酶转化的特种稀有氨基酸和新型特种低聚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此次该企业在上黄镇建设的氨基酸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将采用生物酶催化法进行生产,预计可增加年产值5亿元。
“目前,项目已经拿到备案,正在做环评。溧阳营商服务环境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徐金美说,常州市出台了支持和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溧阳市政府各部门为项目顺利推进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要素保障,让企业感到很顺心也很安心。
上黄绿色杀虫抗体蛋白产品研发创新中心项目厂区设计图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距离氨基酸生产项目不到5公里的绿色杀虫抗体蛋白产品研发创新中心项目将于6月底开工建设。该项目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为支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配套控毒、防病药物研发和加工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成为生物制造领域产业化应用的又一实践案例。
“我们的项目凝结了省农科院15年的研发成果,将在溧阳实现产业化。”项目投资方负责人陈文杰说,新项目投资超5000万元,将完成3项以上新型安全抗虫蛋白产品的创制和制备工艺技术开发、4个功能实验室和专业团队建设,实现在3个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示范应用。
陈文杰坦言,溧阳良好的创新生态为项目落地和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驱动力,他相信未来更多的前沿技术将在溧阳持续“变现”成为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除新能源产业外,常州正全力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溧阳把握风口、抢占先机,以载体平台建设为基、以重大项目集聚为要,充分发挥“五大招商基地”项目孵化功能,围绕合成生物、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强项目信息摸排对接,加速引导优质项目落户溧阳实现转化,助推产业链上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加速向溧阳集聚。溧阳高新区聚力打造“一院一平台一基地”,加速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云东团队牵头的“天目湖健康研究院”实体化运行,依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先进技术支撑,打造“长三角医用应用物理研发创新平台”,促进先进医疗技术与高端医疗器械的产学研转化,加快建设“苏高新溧阳生物制造基地”,在合成生物赛道上发力竞速。
平台已然“落子”,项目陆续入驻。面对合成生物这一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溧阳抢抓机遇,聚势待发。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