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区开展工业企业全面体检 促企业转型升级
中新网江苏新闻12月27日电 (胡国伟 唐娟)“11418个地块,工业用地总面积17.7万亩,亩均实缴税收12.8万元……”12月26日,常州武进区召开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新闻发布会。武进区副区长徐治国对该区工业企业的家底如数家珍。
据了解,常州武进区有2万余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600家,2017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649.21亿元,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四位。成绩虽然“亮眼”,但在徐治国看来,“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据他介绍,武进区工业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冶金,化工,纺织三大传统行业的产值占比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对标苏州等周边发达地区,武进区的亩均效益差距很大;全区土地空间生态容量都已顶到“天花板”,土地开发强度平均为33.2%,一些乡镇的开发强度已经超过50%。“因此,推进资源集约发展,尤为紧迫。”
2018年5月初,武进区出台了《武进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推进方案》、《武进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和《武进区工业企业贡献度评价办法(试行)》三份文件,对评价办法和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从质量效益、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贡献等多个维度,构建“6+X”指标体系。“6”指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电耗)税收、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费用占销售比重等6项核心指标;“X”指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品牌商标等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加分指标以及安全事故、环保违法等扣分指标。根据企业综合评价得分高低排序,将企业分为“4+T”类。
截止9月底,武进区基本完成数据采集。共普查11418个地块,合计工业用地总17.7万亩,实现了全区工业地块的全覆盖。
徐治国表示,通过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摸清家底,精准制定和实施一整套差别化政策,更科学发挥政府“指挥棒”作用,正向激励优质企业创新发展、做强做优,反向倒逼低效企业改造提升、转移腾退,从而促进全区工业经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武进工业经济再次腾飞。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