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武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链。截至目前,新誉集团、亚邦集团、南方轴承、龙城精锻、铭赛科技、晨光涂料、征图新视等企业均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33个。这批高能级的人才创新平台,成为“武进智造”闪亮的名片。
“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为我们跟踪前沿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供极大助力,也提供了技术型复合人才队伍培养的可靠路径。”钱璟康复总经理樊天润表示,企业自主研发的多体位智能康复机器人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在行业内率先上线“璟云”平台,应用于全国200多所特殊学校。
既“找准建站点”,也“引对进站人”。武进区人社局结合“三进三送”活动,深入高校、园区和乡镇载体,通过高校推介、专家举荐、订单培养、猎头招聘等方式,实现博士后组团式引进;借助设站单位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吸引更多博士后集聚武进、融入武进。目前,全区设站单位和28所高校合作招收博士后81名,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40亿元。
来自江苏大学的唐爱坤主攻工程热物理,2018年通过武进区人社局组织的校企博士后对接平台加入新誉集团做博士后研究,帮助企业巩固了车辆热管理领域的优势。他说,只有走进一线企业,才能真正检验实验室成果,加快产学研转换。
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武进区持续加大政策力度,除两年12万元生活补贴外,还对全职博士后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和15万元购房补贴,协调安排子女入学等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从洽谈对接、进站开题到中期考核、如期出站的整个流程,都享受到武进人才政策和全流程跟踪服务。”立华牧业博士后李东峰说,自己毫不犹豫选择全职留下工作。
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布局重点面向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攻克科研技术难题为导向,鼓励支持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满足未来市场需求,抢占未来产业新高地。组建省级产业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需为行业中具有显著创新优势和较大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并联合现有相关产业领域的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广泛吸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通过共同组建形成循环畅通、高效协同、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
常州高新区依托“两特三新”产业坚实基础,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产业链集群优势。特别是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为载体,基本形成了碳纤维、织物、树脂、预浸料以及复合材料制品全产业链。
EPD是国际公认的基于ISO14025标准的一套环保报告,严苛跟踪检测某一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原材料获取阶段、制造加工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报废阶段等。EPD标志区别于其他产品评级或环保标签,如同一个可持续产品的“全流程生产标签”,为客户提供权威的产品环保信息。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