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与科技园区公园绿地的融合——以溧阳长三角研究中心为例
山水人文与科技园区公园绿地的融合
当今科创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曰趋注重个性化空间体 验 ,强 调 “人本”理 念 ,建 筑 、景观整合一体化设计,并引 入生态价值观与相关措施,使得园区有了办公、科 研 、闲 居 、 生态教育等多重意义:本文通过溧阳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长三 角 研 究 中 心 景 观 设 计 中 对 于 园 区 生 态 环 境 、产 业 特 色 、文化 融 入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为 打 造 具 有 高 品 质 生 态 文 化 科 创 园 区 规 划做了相关探索。
基地位于江苏省溧阳市中心城区西侧的中关村科技产业
园 区 ,东 至 仙 人 山 ,南 至 永 平 大 道 (104国 道 ),西至中关 村 大 道 ,北至平陵西路。总 用 地 面 积 约 7 4 公 顷 。本项目位 于城市规划山水轴涵盖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空间区位意义和 生 态 意 义 。项目作为 中 关 村 科 创 基 地 的 配 套 开 放 式 绿 地 公 园 , 也是焦尾琴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 图 1 )。
基 地 周 边 山 水 资 源 得 天 独 厚 ,东 有 仙 人 山 、鸡笼山 一 脉 为 屏 障 ,北 有 老 城 护 城 河 环 绕 ,南 有 水 库 活 水 ,与十里长山 相 拥 ,并与燕山公园遥遥相望。可 谓 “山水连城,园在城中”。
因 此 ,本项目设计定位为提升溧阳城西核心片区活力, 以 山 水 兴 城 ,打 造 独 具 特 色 的 生 态 科 创 园 区 ,使 其 成 为 依 托 山 水 资 源 优 势 ;运用生态理念与技术,打造优美和谐可_ 的 城 西 片 区 绿 核 ,从 而 营 建 功 能 全 面 、体 验 丰 富 的 高 品 质 交 流 互 动 空 间 ,并 使 其 成 为 延 续 山 水 文 脉 ,构 建 融 汇 古 今 ,文 化品质凸显的城市山水人文活力区。
良好空间印象的建立能提供他的使用者重要的情感庇 护 。基地作为中关村科创基地的配套开放式绿地,不仅有优 良的山水自然资源,同时又是焦尾琴公园的一部分。焦尾琴 是东汉蔡邕隐居溧阳时的创造,因此琴韵文化是溧阳蕞具特 色 的 人 文 标 识 。规 划 从 这 些 独 具 特 色 的 城 市 意 象 符 号 人 手 , 创造特有的环境识别性,同时也能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园区布局设计灵感来源于焦尾琴典故,结合科创小品的 设 置 ,与科创基地建筑形态的融合,打造一个蕞具溧阳中关 村特色的山水生态客厅。
1.基地北入口形态采用象征焦尾琴形状的折线样式,构 成了具有几何美感的空间形式,动感的折线连续延伸至科创
基 地 建 筑 ,与 科 创 基 地 建 筑 的 几 何 折 现 布 局 形 成 呼 应 ,形成
环 境 。顺应西低东高地势,自 西 向 东 以 绿 地 (防 护 林 )- 低
了统一的风貌肌理(见 图 2 )。
层建筑- 湖体-中低层建筑群-山坡小建筑-山体序列展
将 中 心 景 观 湖 命 名 为 “凤栖湖”,南人口及滨水空间 开。基地北接产业园平坦地势,南接十里长山,与大溪水库
整体造型以柔和优雅的曲线形成一体,犹如在凤栖湖边展翅
水 脉 相 连 ,且 顺 延 西 山 山 脉 ,营 造 流 畅 自 然 的 空 间 格 局 。 同
的 凤 凰 ,凤 凰 文 化 元 素 也 寓 意 了 科 创 基 地 招 才 纳 贤 精 英 汇 聚
时 ,注重基地北侧科创基地建筑体量高度与场地竖向关系的
呼 应 ,使建筑更亲近水面,临水面以横向展开为主,减弱对
园区内结合游览空间布置了寓教于乐的充满趣味的
核心湖景的压迫。利 用 岛 屿 、水面弯曲开合等变化,满足多
科 创 景 观 小 品 ,充分展示了科创基地作为新能源基地的特
视角观山观水需求,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效果(见 图 4)。
局 部 调 整 地 形 ,淡 化 外 部 干 扰 ,打 造 山 水 之 间 的 空 间
格 局 。基 地 北 侧 和 西 侧 利 用 现 状 道 路 绿 化 与 地 形 构 成 天 然 屏 障 ,与外部城市道路相对隔离,营造安静休闲、舒适宜人的
基地位于溧阳城西拥有蕞佳山水资源的位置,是山水融 城 、游山乐水景观轴线的核心部位,因此空间布局上必须以 开放性设计理念来打造开放性的视野,让景观融人整个城市 山水环境系统中,取得蕞佳的景观视觉效果。
1.延 山 引 水 ,山 水 入 园 ,营 造 有 机自然连续的园区内外
结合空间布局凸显水岸湖景,营造开阔宜人的现代园
区环境。以东侧仙人山为绿帐,以 中 心 “栖凤湖”水 为 毡 ,
半 岛 临 水 而 设 ,整 体 呈 山 环 水 抱 之 势 。通 过 空 间 布 局 的 重 新
整 理 ,使其变为山清水秀、舒 适宜人的园区空间(图 5)。
智 慧 运 营 :汇聚园区大数据,实现运营、资 产 、设备
与能效管理的智能一体化,并提供大数据研判分析。
基地位于城市山水廊道的核心区域,尊重场地生态肌理,
智 慧 通 行 :基于生物技术、大 数 据 平 台 的 刷 脸 “无感
构建起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园区环境,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发展
知”快 速 通 行 ;基 于 导 航 、车牌识别技术的车辆停放、通行
与 导 航 ^务 ,实现园区车辆快进快出。
优先保障水安全,做好雨水资源利用与防洪排涝设施
智 慧 服 务 :提供智慧食堂、移动服务全覆盖等,以人
的 规 划 ,围绕场地内水域与水 岸 生 态 的 设 计 和 营 造 优 良 的 水
为 本 ,体 验 随 身 随 行 ,激 发 员 工 潜 能 。
做好仙人山山林地保护与修复,充分发挥山林生态资
智 慧 保 障 :人 防 、警防全感知园区异常动态,一键式
源 的 优 势 ,打 造 山 林 休 闲 观 光 的 生 态 游 览 体 验 。
指挥调度与全系统联动,保护园区人、事 、物安全。
基地作为中关村科创园的重要生态开放绿地,融入科技 创新元素是打造科创园特色绿核的关键因素,将智慧园区的 理 念 融 入 此 次 设 计 中 。用数 字 平 台 驱 动 创 新 实 践 ,打 造 智 慧 、 高 效 、共享的新型园区,凸显科创基地的文化特色。
打 造 “一 心 、一 弯 、双 环 、多组团”的种植架构。通过 心 、弯 、环构建公园绿化生态和特色骨架,以季相变化明显 的落叶树为主,雜 公 园 绿 化 整 体 特 色 。组团片区结合功能, 每 区 突 出 一 种 植 物 ,特 色 植 物 在 数 量 上 形 成 气 势 ,常 绿 落 叶 结 合 ,体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构建不同片区的植物景观效 果 (见 图 6 )。
通过空间印象的策划,将本地文化及生态形象融人到科 创 基 地 开 放 绿 地 的 规 划 中 ,形 成 具 有 标 志 性 的 科 创 文 化 活 力 区 ,以优良的山水条件为依托,营建功能全面、体验丰富的 高 品 质 交 流 互 动 空 间 ,营 造 多 样 化 亲 水 休 闲 活 动 项 目 ,工作 之余健康身心。园 区 的 建 成 将 成 为 实 现 从 “产业区”向 “特 色 城 区 ”跨 越 的 重 要 标 志 ,也 将 是 本 区 域 的 山 水 文 旅 新 名 片 。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