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崛起溧阳“动”能十足
新春伊始,溧阳市组团赴沪开展场景招商和人才合作;英飞源智能化未来工厂投产;世界首条年产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线完成调试……项目建设开足马力,招商引资马不停蹄。去年,溧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8亿元,位列2024“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19位、“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0位,实现10项全国百强县榜单连年进位。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溧阳市委书记叶明华表示,将紧扣“品质城市深化年”工作主题,持续提升六大品质、奋战十项工程,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中走在前、做示范。
“百吨级硫化物电解质产线预计将于今年一季度具备满产能力,以显著的产能优势服务市场。”溧阳中科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凡介绍,该生产线采用自动连续化模式,大幅降低人工干预程度,减少了人员接触硫化物电解质产生硫化氢的风险,并通过全自动控制较大程度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工艺方面,生产线兼容多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生产工艺,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迭代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硫系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的唯一平台、全固态电池领域“国家队”和龙头企业,中科固能代表着世界顶尖全固态电池及关键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水平。顶尖企业频频选择溧阳的背后是“全国动力电池头部县”依托产业集群释放出的强大磁吸效应。
从“零”起步,溧阳积极把握新能源产业风口,将培育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竞合的主要赛道。2016年以来,与宁德时代上汽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陆续引进江苏时代、上汽时代、时代上汽、璞泰来、科达利、天赐材料联赢激光等超100个产业链项目,逐步建成涵盖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充电桩等环节的动力电池完整产业链,形成国内蕞完备、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集群。2022年起,动力电池产业集群连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2024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占全省38.7%和全国14.4%,位居全国县域头部。
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溧阳至禄口机场短途接驳验证航线顺利完成首飞;江南大学合成生物产业转化中心成功签约;全省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推进会在溧阳召开,获评全省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目前,溧阳正式构建起以千亿级动力电池、高端不锈钢,500亿级智能电网、智能装备制造和若干百亿级产业为架构的“2+2+X”产业集群,在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电动交通、车联网四大领域加快百亿级项目和载体落地,不断积蓄发展动能与后劲。
近年来,溧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释放人才资源潜力,吸引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4个重大科创平台先后落地,构建了以陈立泉、毛明、刘汉龙、吴云东、方忠等20位院士为引领,36位国家级重点人才、132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3万余名产业人才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不断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人才来溧干事创业。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在溧阳,越来越多科创平台成为产业“试验田”,助力实现高效畅通的科技成果转化,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2017年,溧阳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共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2018年,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打造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溧阳成为物理所全国“一村三湖”布局中的唯一县级市。得益于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博士罗飞来到溧阳,成功创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目先导。2022年启动IPO上市计划,市场估值超70亿元。目前,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设立16家科学家工作室,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累计孵化硬科技公司近20家,市场估值约300亿元。
在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的平台引育下,刘超带领由世界500强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组建的核心团队创办速豹科技,进军新能源重卡市场蓝海,企业获评省潜在独角兽企业,市场估值近20亿元,在手订单2000多辆。此外,吴凡、尹良、杨旭三等一批海归青年科学家纷纷来到溧阳,在产业一线攻克技术难关、推动成果转化。截至目前,溧阳集聚人才企业超200家。
推动科技创新、企业育成、人才成长“三链”协同,溧阳全方位打造创新生态。依托新能源产业平台特色优势,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打造“智汇走廊”,平均每年举办全国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全国固态电池研讨会、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创新论坛等高规格赛事论坛和学术峰会30余次,同步开展院士溧阳行、“新溧量”科创沙龙等活动,加快导入高端创新资源。
与培育产业、培植创新同步推进的,还有人才服务的持续升级。溧阳编制《新能源产业人才专项规划》,将新能源专项纳入招商评比、工作考核范畴,一体推进“双招双引”,每年引进新能源领域科技人才项目20个以上。灵活运用“一事一议”“拨投联动”等方式,给予人才(团队)精准支持,塑造高峰、领军、青年有机衔接的产业人才雁阵队形。精选一批种子期项目予以提前资助、全程帮扶,优先推荐向上申报各类人才计划,近年来入选的25个省“双创计划”项目中,新能源领域的有16个,占比超过六成。
从政策服务到实体支撑,依托省级特色产业小镇——锂享小镇,串联起各类孵化器、超万套公寓的人才社区、邻里中心等服务资源,配套人力资源产业园、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小镇会客厅等,深化人才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把“溧即享人才惠客厅”搬到新能源企业内部,提供帮办代办、咨询辅导“一站服务”;精准回应青年人才生活成长需求,深化人才公寓服务赋能,常态化开展项目路演、人才夜校、联谊沙龙等活动,助力实现“一房安居”。
“项目审批比预期提前了一个多月。”不久前,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基建项目负责人王帆在“溧MA办”微信小程序上看到审批通过后说,“这样省心高效的服务,我给五星好评!”瞄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溧阳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联动改革,开展“信用承诺零审批”,推出“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联合验收”“竣备即发证”等一系列创新性改革举措,打通工程项目全周期服务,为重大项目建设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优服务”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重点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整合政务资源,建设“溧即办”企业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不动产、税务、人社等八大服务领域。同步出台《溧阳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全业态高效服务实施方案》,完善企业帮代办人员、涉企高频事项、配套服务机制三张清单,构建涉企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范围更广、服务更优的一站式服务。2024年,“溧即办”企业服务中心累计为企服务2.3万余次,15个项目受益于“全链通审批”,8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24个项目实现“竣备即发证”,47个省市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全覆盖。
与此同时,溧阳不断畅通政企双向交流通道,建立专人专班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机制;梳理企业在投资审批、生产经营、发展壮大过程中关注度高、咨询频繁的事项及相应政策,编制发布六期《企业服务高频事项百问集锦》;进一步深化“我陪群众走流程”主题活动,招募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业务骨干、社会群众等社会化监督体验的“政务服务体验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构建多元政务服务监督体系。
围绕“地标产业”,溧阳全面推进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不断优化政策配套,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电动溧阳”专项基金,其中包含5亿元的绿色储能产业集群发展基金。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包含动力电池企业在内的溧阳“绿色企业”名录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库内企业进行绿色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绿色金融业务地方贡献50%补贴,蕞高达100万元,获评首批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用“真金白银”为企业“打气助力”,奋力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样板”。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