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关注溧阳这座小镇
溧阳埭头:一座小镇的“韧性生长”
关注我市埭头镇与中小企业共拼共赢的生动实践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从项目开工到顺利投产,从技术攻坚到行业领先……今年以来,溧阳市埭头镇紧扣“品质城市突破年”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十项工程”,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工业投入12.2亿元,增长率7%。不拼大项目、不拼大体量,作为全市面积蕞小的镇域,埭头镇何以在竞争激烈的产业赛道中拥有一席之地?稳中有进的数字背后是中小企业展现出的强劲韧性。
在溧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绿色崛起样板镇 常溧一体先行区”奋斗目标,埭头镇将进一步夯实“工业强镇”之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溧阳新篇章作出埭头贡献。
●深耕细分领域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广东中山来到溧阳埭头,这是一场战略布局,也是一次“创新迁徙”。去年8月,占地50亩的江苏迈雷特智控技术有限公司新工厂启用。“在整个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今年江苏工厂主营的饲料模具及生物质模具装备海外销售额同比仍实现了增长。”该公司董事长林守金介绍。在饲料模具及生物质模具装备领域,迈雷特已成为行业“隐形冠军”,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列头部,产品销往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奥地利的安德里茨、瑞士的布勒、美国的杰卡博、泰国的正大集团等都是迈雷特的合作伙伴。
占领细分市场,“做强”比“做大”更有竞争力。在齿轮传动设备领域,迈雷特解决了滚齿机、铣齿机、磨齿机等高端装备核心控制系统、直驱电机等关键技术全自主配套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齿轮机床控制系统的全自主研发创新突破。
将核心部件和技术牢牢抓在企业自己手上。迈雷特拥有一支包括国家级人才、海归博士、高校多年从事智慧控制研究的专家团队,林守金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等。
深耕细分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的中小企业,不仅是埭头镇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也是参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埭头力量”。截至目前,全镇集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家,常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
“销售量同比翻了4倍。”去年正式投产的江苏杰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不“卷”前端制造,杰成新能源前瞻性布局动力电池产业链“蕞后一环”——锂电池回收和利用,业务规模及年综合处理能力位居国内前列。公司采用第四代领先的电池回收再利用先进技术,建成全自动锂电池极片拆解线和全自动锂电池拆解线,为奇瑞、吉利、上汽、上汽时代等头部企业提供服务。
“今年公司市场占比已经升至近10%。”杰成新能源副总经理、江苏公司总经理丁柏栋表示,企业与溧阳共建锂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生态体系,将有效补足长三角区域新能源产业资源循环环节,与“新能源之都”共赢未来市场。
●发力自主创新 培育可持续发展动能
30项授权专利,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承担多项科技项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署名起草单位;填补行业短板,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作为埭头镇本土企业,江苏佳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深耕新材料领域20余年,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越来越“卷”的行业竞争中,中小企业为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必须“苦练绝技”。“小”到如蓝牙耳机等数码设备所使用的精密元器件环保电子涂覆材料,佳禾电子首次实现线圈无酚化,为全球首创,填补了精密元器件线圈线材产业关键材料绿色无酚化制造短板;“大”到如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大枢纽输变电项目,由佳禾电子生产的环保型换位导线涂覆材料积极助力大型电磁线、输变电装备产业链的绿色制造水平提升。
据悉,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比2023年增长50%以上。逆势而上的动力也来自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公司用于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的费用占每年销售收入的6%。”佳禾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快地将新技术推向市场,缩短创新周期。
从“0”到“1”,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技术上的“爬坡过坎”?同样是埭头镇本土企业的江苏亚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大型专业化数控切割设备研发和制造16年,在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和火焰切割领域,是国家切割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者之一。在公司董事长刘小华看来,公司前8年处于原始技术集成阶段,后8年则进入了技术研发阶段。
“新产品一经推出,销量持续走俏。”由亚泰智能自主研发的三维五轴H型钢激光切割机颠覆性采用冷加工方式,生产效率较以往可提升3—5倍。该产品前期投入约300万—400万元研发经费,刘小华表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当下仍“大手笔”加码新品研发,一方面来自市场环境的倒逼,另一方面来自企业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
每次定制化生产都是一场“创新考验”。当前,公司投入100万元打造技术中心,与常州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赋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刘小华说:“创新要跟着客户需求走,通过先进算法与工艺相结合,一台机器就可以解决多个技术痛点。”
●厚植营商环境构建全方位成长沃土
不久前,溧阳常大新能源研究有限公司获评202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为溧阳全市唯一入选网点。“生于埭头、长于埭头”的溧阳常大新能源研究有限公司由溧阳常大技术转移中心转型升级而来。
从技术转移中心迈向科研创新平台,折射出埭头镇“政产学研用”生态圈的提档升级。溧阳常大新能源研究有限公司总投资1.05亿元,将围绕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溧阳特色产业,致力于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新型研发机构,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目前常州大学已在校内启动头部批科研团队遴选工作,预计将于明年1月入驻研究院。
便利店、咖啡馆、空中露台……在“埭·溧YOUNG”人才公寓,人们可以享受到与城市一样优质的生活环境和便捷服务。运营方负责人朱晓诚介绍,公寓自今年5月投用以来,房间供不应求,54套公寓动态入住率达100%。入住群体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了一半。
埭头镇现有工业企业367家,规上企业70余家,很多企业有人才住房的需求。为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埭头镇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打造了青年主题人才公寓,邀请专业运营公司进行运营和管理,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从青年人才到产业工人,如何让更多人创在埭头、留在埭头?目前,埭头镇产业工人达1.3万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达40%,已成为埭头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埭头镇落实落细各项政策,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包括稳定就业、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真切感受到幸福埭头“不见外”。在全镇选取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开通涉企问题线索处置“绿色通道”,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产业升级,也是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的城镇化。埭头镇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增强镇域吸引力。
逆势增长的经济数据见证这座小镇的“韧性发展”;创新引领的强大动能锻造这座小镇的“韧性生长”——这是一座小镇与中小企业共拼共赢的生动实践。未来,埭头镇将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成就小镇“大事业”,绘就小镇“大蓝图”。
来源:新华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