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溧阳:向“新”逐“绿”品质跃升
常州溧阳:向“新”逐“绿” 品质跃升
2024-10-10 11:06:59
日前,在2024新能源产业发展投资常州大会上,常州溧阳市风力发电核心零部件项目、锂电池材料研发中心项目、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项目等产业项目成功签约。
2024新能源产业发展投资常州大会溧阳产业签约
着眼于建链、强链、延链,一批“含金量”更足、“含新量”更高的新能源产业项目纷纷扎根溧阳这片沃土,为溧阳新能源产业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溧阳新能源产业迭代升级,也折射出溧阳向“新”聚势、品质跃升的脉络。
新能源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绿色发展则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风力发电核心零部件制造及精密机械加工项目由溧阳市金昆锻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8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形成年产15万吨以上高端精密锻件、配套热处理及精密加工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15亿元。
“布局风力发电相关产业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溧阳整个新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带来新动能,也将为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溧阳市金昆锻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博表示,接下来企业一方面将加大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市场对高端、高效、可靠的风力发电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溧阳风电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交流,带动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协同创新,加速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能源向“新”,产业逐“绿”,全球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孕育着大海般广阔的市场空间,溧阳力争汇集全球资源,持续深化新能源领域国际国内和区域交流合作。锂电池材料研发中心项目(GEO项目)由GREEN ENERGY ORIGIN投资建设,该企业总部位于德国。该项目计划在溧阳市南渡镇建设GEO公司亚太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运营中心,主要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主营收入可达到10亿元。
“外资项目的签约体现了国际资本对溧阳新能源市场的看好,这有助于提升溧阳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溧阳市南渡镇副镇长房健认为,GEO项目的签约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体现,有助于推动溧阳市能源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可以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拓展外贸市场。同时,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如今的溧阳,从聚焦见车率、见桩率、见板率“三率提升”,到全国首艘120箱新能源混合动力河海直达“易航蓝天”1号集装箱船从溧阳港扬帆起航,再到“两网一中心”场景创新体系全新亮相,新能源应用场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
完备的产业生态和澎湃的创新动能是溧阳新能源产业的实力和潜力所在。作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主战场,溧阳凭借超前布局和创新发展思维,率先驶向壮阔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蓝海。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与顶尖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新型研发机构体系。深入对接南航天目湖校区、中航气动院南方分院等平台资源,科学布局低空经济、车联网等产业前沿领域,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用好“揭榜挂帅”等灵活用才机制,让人才“能量核”与产业“增长极”同生共进。着力打通人才、科创、教育、产业等要素流动、配置的通道。去年,溧阳兑现“天目湖英才榜”政策资金超亿元,成立新能源产业人才创新联盟,推出“锂享新能源人才小镇”品牌,建成投用人才公寓7817套,引进各类人才1.46万人。坚实根基、强壮枝干、繁茂叶片,共同构成溧阳新能源产业的参天大树。
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以创新的精神引领未来。溧阳正以独特的魅力和实力,在新能源产业的广阔海洋中乘风破浪。
展望未来,溧阳将继续巩固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赛道先发优势,加快推进在手项目建设,科学布局低空经济、电动船舶和车联网等产业前沿领域,形成创新驱动、融合开放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塑强“新能源之都县域高地”发展新优势。(管倩 薛萍)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