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个项目现场签约!常州2024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会、投资常州大会举行
央广网常州9月27日消息(记者王纪民)新能源,能链世界;新赛道,投向未来。9月26日,“2024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会 投资常州大会”在常州启幕,院士专家、境内外客商、金融机构齐聚常州共谋合作、共促发展。
记者从此次大会了解到,现场共有42个代表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397亿元,其中9个外资项目,总投资11.6亿美元。10家省级金融机构重点融资项目签约,授信金额达到1200亿元。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纪民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致辞中表示,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早,产业规模大,已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常州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产业生态闭环,新能源发展基础坚实、优势明显。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江苏、常州等制造业大省、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1至8月,江苏全省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2%、15.3%和36.2%,“新三样”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头部。江苏省副省长陈忠伟表示,常州围绕打造“新能源之都”,抢抓风口机遇,新能源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全国头部;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头部,为全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会现场,常州获评“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从三组“时间数据”讲述常州答卷。一个江苏时代百亿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用时363天;一个千亿级企业成长,理想汽车从3页PPT创业,到营收破1238亿元,用时6年时间;从小规模量产,到成长为零整协同、集群式突破、规模化发展的新时代汽车城,常州用了四年时间,新能源整车产量从2021年的11.2万辆一路跃升至2023年的67.8万辆,今年有望突破80万辆。
“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发布(央广网记者 王纪民 摄)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2年起,胡润研究院连续评选发布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单。在《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常州位居第三,投资热度、集聚度连续三年居于头部,并有4家新能源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榜。
陈金虎表示,常州依托产业底蕴,把握产业风口,乘势而上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牵引带动工业经济规模突破两万亿元,助推全市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贡献常州力量。
长期以来,广大外资企业选择常州、深耕常州,为常州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等贡献了力量,30家企业被认定为突出贡献外商投资企业。此次大会,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陈涛、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为突出贡献外商投资企业授牌。
为更好营造开放氛围,此次大会还发布了多语种《外籍人士来常服务指引》,手册整合了外籍人士关心的在华停居留服务、工作服务、便捷支付、出行指引、住宿服务、国际社区、医疗服务、教育服务、餐饮购物、旅游景区等各种实用服务指引,后续将不断更新迭代、成为外籍人士在常州工作生活的“口袋书”。
此外,大会现场还启动了第二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为江苏省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揭牌、签订了关于支持常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合作协议。
面向未来产业招投联动,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常州设立江苏省内规模蕞大的新能源母基金——新能源产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此次活动,还有总规模20亿元的长三角硬科技科学家基金、总规模16.8亿元的元璟新创中小创业投资基金等基金项目签约,总规模达63.05亿元。
大会现场,常州市市长盛蕾表示,常州将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硬实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大力推动“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率先在全省出台近零碳园区(工厂)试点、智能微电网试点方案,鼓励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车网互动等新业态发展,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常州市副市长潘冬铃从合成生物、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固态电池、氢能、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母机等9大领域,发布常州市“新质生产力”细分赛道投资机遇。
9月26日,“2024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会投资常州大会”在常州启幕。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