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溧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31亿元,增31.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额67.62亿元,增45.3%;第三产业投资额20.46亿元,降0.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8.3亿元,增55.1%,其中住宅投资完成6.44亿元,增33.1%。商品房施工面积7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57.8万平方米,分别增44.3%和25.7%。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5.17亿元,增17.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6.88亿元,增19.4%;限额以下单位和个体完成零售额54.95亿元,增17.1%。华地百货、大统华、五星电器三大商场年零售额分别完成18906万元、18806万元、7336万元。苏浙皖边界市场实现成交额38亿元,增10%。全市有6个市场的年成交额超1亿元,其中有2个市场的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
【对外贸易】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暨首届天目湖旅游节,全市利用外资实现重大突破。年内新批“三资”企业67个,其中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15个;全年协议利用外资3.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分别增24.9%和61.2%。拓展外贸外经,全市完成自营出口2.36亿美元,新签外经合同额5515万美元,实现营业收入3509万美元,分别增42.4%、44.3%、15.5%。
【交通运输】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入7.8亿元,扬溧高速溧阳段建设加快,239省道昆仑转盘至石街头、旧县至水西至宋巷、强埠至桠溪等道路工程全面完成,社渚至高淳、溧城至戴埠公路建设加快推进;241省道小陈庄至泓口桥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年末拥有公路总里程1330公里。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43672万吨公里,降26.5%;完成旅客周转量133795万人公里,增10.5%。港口货物吞吐量448.6万吨,增27.1%。
【服务业】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5.63万人次,增18.7%,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0.56万人次、国内旅游者285.07万人次。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4.6亿元,增8.9%。年末全市共有旅游饭店16家,年内新增4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6家。年内新增旅行社2家(全市达7家)。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全年共接待游客258.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3亿元,分别增21.8%和94.8%。天目湖中心大道、乡村俱乐部、南山竹海景区改造等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旅游农庄建设加快。
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691万元,增0.6%;通信业务收入14200万元,增9.2%。年末本地网电线万户,其中住宅电线%;移动电线%。全市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线%。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48万户,增7.8%;一线%。
金融和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0.52亿元,增19.3%,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13.42亿元,增19.9%;各项贷款余额87.88亿元,增25.5%。全年各类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8098万元,增6.2%;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9772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8326万元,分别增5.2%、9.9%。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6894万元,其中人身险1813万元,降15.3%;财产险5081万元,增18.1%。
【社会事业】科技。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45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11项。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4个、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培育国家级重点新产品7只、省高新技术产品10只。年内申请专利367项,增155项。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教育。年末,市共有中小学97所,其中小学57所、中学40所;在校学生10.05万人,其中中学生4.79万人。有职业高级中学5所,在校学生1.12万人。新增省三星级高中、省级实验小学各1所,有4名教师获江苏省特级教师称号。高考、中考、职高对口升学考试均取得历史蕞好成绩。全市本科上线%,职高对口高考本科考试达线%。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拥有病床2063张,卫生技术人员236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068人。有中心卫生室140个,拥有执业医师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20人;有县(区)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45个,从业人数61人。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组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所有镇、区都通过常州市初保先进乡镇评估验收。
文化体育。举办第十七届群众文化周活动。文艺创作获常州市级以上金奖51个。全年电影放映2005场次,观众13.5万人次,图书馆藏书量达17.3万册,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书量0.23本。新增有线万户。编纂出版《溧阳年鉴》创刊号。体育健儿共获全国金牌10枚、省级金牌22枚、常州市级金牌22枚。全年举办县级及以上运动会14次,参加运动会人数1600人。
公用事业。年末拥有公交线公里。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384辆,增加26辆,全年完成公交客运量778万人次,增53万人次。全市自来水受益人数74.5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97.1%。完成220千伏旧县变、220千伏溧阳变、110千伏竹箦变改扩建工程和110千伏新昌变建设工程。
环境保护。城区污水处理率68.7%。全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3个。年内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比例达100%,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市区范围内建有水冲式公厕51座,水冲式公厕率100%;有机械化垃圾中转站11座。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8%,提高3.6个百分点。
【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年末全市总人口76.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9万人。总户数26.27万户。年内出生人口57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
就业。年末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在岗职工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实现净增就业人数9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25人,实现再就业重点援助588人,开展再就业培训3375人,农村劳动力培训2720人。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企业养老保险(含工伤、生育)参保企业445个,参保职工8.1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1050个,参保人数7.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23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迅速,参保人数达44.8万人,参保率86.2%。年内,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40元,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截至年底,全市低保总数为3168户、7295人,其中城市居民912户、2061人,农村居民2256户、5234人。年末拥有福利院床位数1609张,增19.2%。
人民生活。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046元,增19%;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117元,增28%。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47元,增11.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3.42亿元,增19.9%;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4778元,增加2695元。(溧统)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