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州溧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常州推进“532”发展战略 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

admin7个月前 (09-24)常州溧阳产业信息36

  当虎年的头部缕曙光穿过层层雾霭,照亮龙城大地。常州——这座工业智造明星城市已在“产业发展年”的新赛道上疾步如飞。

  推进“532”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实施意见》《常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常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方案》接踵亮相,为“产业发展年”怎么干给出了清晰的方向。

  推动常州工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常州要成为产业链高端制造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创新的科技应用走在数字经济时代前列;

  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经济转型升级筑牢基础。

  到2025年,全市工业规模总量超2.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3%左右,培育3个以上规模超3000亿元的产业,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0%。

  到2025年,全市地标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新增国家级集群1-2家。

  到2025年,力争1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营收2000亿元以上1家、1000—2000亿元1家、500—1000亿元4家,100—5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集团)24家。力争新引进落地世界500强企业10家、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10家。

  到2025年,全市创新水平各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0000件。新增中国工业大奖企业2家。

  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行,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0个,上云企业数超20000家。

  到2025年,全市绿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建设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以上,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35家。

  强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特色,推动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融合发展,完善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农机在智能化大型拖拉机等领域瞄准国际一流和国内空白持续发力,工程机械重点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化大型挖掘机等关键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重点发展特高压产品。轨道交通装备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项目布局。

  重点发展光伏产业,推动高效晶硅电池等高效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强大尺寸硅片等核心组件及设备研制;支持发展光热、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前瞻布局氢能和储能产业。

  重点发展以石墨烯、碳纤维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石墨烯领域重点突破制备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碳纤维领域实现在航空航天领域、民用工业领域的应用突破。

  重点发展整车和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做精做专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检验检测服务。

  重点发展优特钢棒线材、板材,拓展延伸钢材深加工产业链条。面向铁路轨道、汽车轴承、船舶锚链等领域重点开发高品质精品钢材。

  大力推动纺织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融合,重点发展纺织机械、纺织面料,支持发展服装产业。

  以集成电路、5G等相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重点,全面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重点发展生物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前瞻布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重点推进绿色环保等新型建筑材料研发、生产、应用、推广等。加快开发新型低碳排放水泥品种、高耐久水泥基修复材料和工业废渣及建筑垃圾制备的循环利用等技术。

  重点推进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壮大,聚焦水污染防治设备、高效节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引导企业从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发展。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

  智能化改造。通过政府采购,对全体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化免费诊断服务,设立“智能制造贷”,并对企业重大“智改数转”项目予以补贴,激发企业“智改数转”需求。树立打造标杆示范,到2025年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家、省级智能工厂40家、省级智能车间30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0家、省级5G全连接工厂2家;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培育建设30家以上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向云平台迁移,每年新增上云企业3000家以上,其中省星级上云企业200家。支持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数字运营中心。到2025年,累计省星级上云企业1600家,建成5G基站2.8万个,部署10G—PON端口数9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服务全国企业超过5000家。加快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据要素有序开放利用。

  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工业机器人、电子元器件等特色优势领域,壮大数字核心产业。建设全市“智改数转”服务商库;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建设工业企业数据库,打造产业大脑。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累计培育省级领军服务商30家、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6个、“苏锡常”首台套80个,全市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60亿元。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建设。到2025年,力争新增国家级中心3家、省级中心300家。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形成一批国产化替代的原创成果。

  打造高端创新载体平台。高标准打造龙城实验室,培育一批装备关键件、光伏、动力电池等领域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到2025年,力争创建国家级创新中心1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4家。

  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集群核心承载区建设;争创国家级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争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总规模达8000亿元。

  打造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打造集成电路、机器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碳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空天信息、5G通信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每条产业链培育3—5家生态主导型产业链“链主”企业。到2025年,八大产业链总规模达5200亿元,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52%以上。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6G、细胞治疗、超材料、无人驾驶等未来前沿领域,培育和引进一批未来产业领域企业。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未来产业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人力资源和产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到2025年,培育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超20家、领军企业超30家。

  “两业”融合示范。打造省级“两业”融合标杆引领典型,到2025年,培育市级“两业”融合示范企业100家。天宁经开区创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服务型制造示范。探索“产品+服务”和“制造+服务”发展新路径,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深入应用,逐步提高服务收入占比。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3家,省级200家;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50家。

  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到2025年,组织实施年节约800吨标煤以上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超200个。

  培育绿色制造先进典型。系统提升工厂、产品、园区和供应链等的绿色发展水平。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以上。

  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深度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深化“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倒逼落后园区和企业加强生产要素节约集约利用等。

  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形式实施跨国、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推动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25年,新增中国500强上榜企业1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2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350家,其中国家级10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0家,保持全国地级市前列。

  创新型企业。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到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培育机制,围绕高成长性企业跃升路径,培育瞪羚企业累计500家。积极培育,强化招引,(潜在)独角兽企业达50家。

  打造质量管理标杆。争创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企业2家、江苏省省长质量奖企业(个人)5个,培育市长质量奖企业(个人)25个以上。争创“江苏精品”认证企业25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20万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450件,支持企业获得驰名商标保护。

  夯实先进制造业质量基础。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新增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50项、行业标准50项。争创省级及以上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家,争创省级及以上标准创新贡献奖5项。

  强化产业金融。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市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的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到2025年,新增制造业融资规模超300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把“智改数转”企业列入重点客户名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创新贷“白名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优惠定价信贷产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园区保、集合债担保等金融业务;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研发、检测、生产等设备。

  用好资本市场。围绕全市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开展“双百行动计划”,加速开展股改、辅导、申报、上市等工作,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倍增,总数超150家,“双百行动计划”后备企业库企业超600家。

  科创资本赋能。统筹完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体系,优先投资十大产业集群、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和“双百行动计划”企业。打造“基金+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模式。

  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开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和经验,树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对100名以上领军型企业家、1000名以上成长型企业家、10000名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展系统化培训。

  市场主体引育。实现“十四五”市场主体数量、企业数量倍增,新增市场主体70万户、企业法人20万户,新增列统规上工业企业3000家。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溧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LED产业园区现状模式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2022-2028年版

中国LED产业园区现状模式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2022-2028年版

  原标题:中国LED产业园区现状模式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2022-2028年版   第2章:中国LED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分析2.1 LED产业园区政策环境分析   第3章:国内外LED产业园区建设及运营经验借鉴3.1 国际LED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第4章:中国LED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分析4.1 LED产业园区收益来源分析...

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努力延伸“创新触角”

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努力延伸“创新触角”

  常州市创新发展大会在金坛经开区引起强烈反响。常州金坛经开区表示,将围绕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建设,对标东部发达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标准,瞄准“产业发展引领区、科技创新活力区、国际合作示范区、经济发展支撑区”目标,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首位度,全力打造产业升级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活力强劲、开发开放更深、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产业园。   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是常州...

优秀!武进区6家单位入选江苏省试点!

优秀!武进区6家单位入选江苏省试点!

  省发改委公示了拟入选第二批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的单位名单,我区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快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誉集团有限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公示名单,总数并列全市头部。   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4+2+1...

关于《常州市武进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公示公告

关于《常州市武进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21-2025年)》公示公告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支撑“532” 发展战略实施,落实蕞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推进城市更新和和美丽宜居城乡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根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十四五”专项规划和...

创意产业园区办党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小结会

创意产业园区办党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小结会

  9月30日下午,创意产业园区办党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小结会,总结一周来集中学习情况,园区办党委领导班子及园区办党支部党员参加会议。   会上,园区办党支部书记章蕾领学了《中国支部工作条例》重点章节,随后,党员们围绕一周来集中学习研讨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依次交流心得体会。   园区办党...

姜堰白米镇: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

姜堰白米镇: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

  央广网泰州12月17日消息(记者郑楚豫 通讯员钱宏斌 钱小祥 李岑)连日来,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的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区(下简称白米装备园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总投资12亿元的钧风科技高压共轨及电子元器件项目一期智能化车间内,80台高尖端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亿美元的华高石油装备项目,已完成242亩用地内的农户及企业搬迁,平整了土地,开始规划设计……...

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云签约”常州双联新材料项目

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云签约”常州双联新材料项目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24日上午,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举办常州双联5G电子功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新材料项目“云签约” 仪式,成功引进10亿元投资项目,为加快园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认真落实全市制造业三年倍增计划又添重要成果。   近年来,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主动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产业协同发...

宏川智慧:目前公司旗下仓储基地库区在东莞、中山、泉州、苏州(太仓)、南通(如皋)、常州、常熟等经济活跃、产业聚集地区均有布局

宏川智慧:目前公司旗下仓储基地库区在东莞、中山、泉州、苏州(太仓)、南通(如皋)、常州、常熟等经济活跃、产业聚集地区均有布局

  原标题:宏川智慧:目前,公司旗下仓储基地/库区在东莞、中山、泉州、苏州(太仓)、南通(如皋)、常州、常熟等经济活跃、产业聚集地区均有布局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您好。董秘! 我想问一下,公司所在区域,有哪些竞争对手?对公司有何业务上的竞争?   宏川智慧(002930.SZ)11月1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所处的石...